分节阅读 317(2 / 2)
乐毅与剧辛走出了宫门,穿过拱桥,来到王宫前的广场上,风雪依旧,一片萧瑟,但是两人心情却是爽朗激昂,浑身热血流动。
“乐兄弟,想不到你我二人,能在燕国逢到明主。”
“是啊,剧兄,燕王的气魄和目标,远非称王称霸,而是有取代周天子,统一六国的霸气,如果真的实现,只怕功绩丝毫不弱于上古的三皇五帝那些圣贤帝王了吧”乐毅感叹道。
剧辛忍不住兴奋道:“夏王启、商王成汤、周王姬昌,开创了夏商周三个时代,如今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是该革鼎中原,重新立朝的机会了。”
乐毅道:“如果真是这样,你我二人,协助明君,完成伟业,只怕能在青史中百世流芳,像那周公、姜尚、管仲一般的人物了,名垂历史,成为先贤。”
剧辛点头道:“兄弟,回去吧,认真规划一番,燕王似乎要动真格的了,只是不知道,明日朝会,究竟会有哪些官员要倒霉了,不过,那些自甘堕落的贪官污吏,也是自作自受,即使这次受罚的有我剧辛的外戚和朋友,也不能徇私。”
“国法面前,人人平等,胆敢践踏国法者,即便是咱们的亲人,也要铁面无私,大义灭亲了,否则,民众不服,肆意乱行,国家何以昌盛,实现大业”乐毅长啸一声,与剧辛畅快大笑,坐上了马车,各自回府内了。
第0647章 大朝会
腊月初八,自先秦时期开始,就是一种传统节日,中原人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燕国北方,也多少受中原文化影响,一大早,天蒙蒙亮,许多国人家里烧水做饭,忙碌着杀猪宰羊,忙活着对天地神灵、祖宗祠堂的祭祀。
这一日,也是燕王入冬之后,第一次召开朝会的日子。
朝会,在燕国历来并不如何庄重,因为六百年来,燕国没发生什么大事和变革,群臣故步自封,敷衍了事,朝会也议不出道理来,这次新燕王登基之后,曾规定三日一次朝会,但是最近半年内,燕王每次朝会,很少表态,反而太后垂帘听政比较多。
尤其是最近一两个月,朝会次数减少,太后以北方人爱猫冬、冰天雪地、国无紧事为由,减少了朝会次数,使群臣都放松了严谨之心,纪律性有些松散、懒惰性滋生。
可是今日,是由燕王亲自下发的诏令,定于腊八召开一次大型朝会,不仅朝廷在野大员,连地方大吏、大将军也都风雪赶回京城。
北方清晨,阳光和煦,但是凌冽的北风,仍是刮骨地寒冷。
王宫前广场上,聚集了不少官员,身穿朝服,三五成群,正在寒暄问暖,客套闲聊着,有的是这两日才赶回京城的。
“张卿大夫,早啊。”
“李大人,你也早啊。”
“哦,诸位老哥,早来了。”
“燕王有些日子没召开朝会了,这次不知为何,召开这么大一次朝会,边疆大吏,还有地方郡守、县令都到了。”
“真是一次大型朝会啊,不知今日主持朝会的是易太后还是燕王”
“大王有些日子没有过问朝政了,只怕是由太后做主吧”
官员大多八面玲珑,破懂察言观色,刚见面几句客套话,谈笑风生,通过观察对方的神色和语气,大致能推测出来一些朝廷王室的端倪,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衡量利弊,以免觐见中出现冒失。
就在这时,宫门开启,内侍太监高呼一声,宣文武百官,觐见面圣。
广场上的文武官员们鱼贯而入,穿过汉白玉石铺砌成的甬道,进入宽敞的正乾大殿。
文武百官,在大殿内陆续站位,由于今日朝会比较隆重,人数也增多,内侍们手持会场序位号,指引着官员们整齐站好位置,文官有乐毅、剧辛、苏秦、苏厉、郭隗、顾彦章、杨延和、纪绛、徐渭公、张贽、白明易等政事堂、九卿三司衙等部门大员。
武官方面,枢密院的剧辛,与秦开、荆燕、姜雄武、罗成信、陆丁山、樊於商将军,占据了主要位置,宽袖深衣,绣着云纹的皂角袍,头发上挽插着木簪冠,很有战国时代服饰的气息。
过了一刻,磬钟声响起,足履脚步声逐渐传来,有内侍宦官高声喏唱:“大王驾到,百官恭迎”
“大王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足足近两百人,高呼万岁,跪拜燕王。
燕王辰凌步履如虎从龙,身姿如山似岳,走上君王宝座上,按椅部位有黄金镂刻而成,金光灿灿,气势十足,背后山河社稷图的石板,一种气吞山河的威势,他金刀跨马般正襟而坐,俯视群臣,平静道:“众卿平身”
哗啦啦
文武百官这时候起身,心中都有些纳罕,今日这等大会,太后竟然没有出现堂前,与每次朝会,太后垂帘听政,燕王沉默寡言的形势明显不同。
有一些敏感的官员,特别是久在朝堂的官员,心中都有一些惊讶,低着头间,目光快速回扫,与身边一些知近的官员,相互交换眼色,似乎都有些面面相觑,询问缘由。
从外地赶来的地方官吏,却是几个月来头一次上朝,反而很自然,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仍是一副热情高涨,精气神饱满的状态,能为上一次早朝。
辰凌目光凌厉,本身是武者,气血运行通畅,精气神本就很足,加上手握一国的生杀大权,担负社稷,拥有万民朝拜之姿,君临天下之势,扫过台阶下,文武百官的队列,那种凌冽慑人的气势,压得在场文武大员们,都一阵阵冷意,忍不住低着头,默默等着燕王旨意。
“今天似乎,情况不对劲。”一些文武官员,在这一刻,心生许多警惕,似乎察觉今日的燕王,与以往不同,沉寂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