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君临战国 > 分节阅读 215

分节阅读 21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淳于臻儿听出君王心意,趁机推波助澜道:“不知大王有何决策”

辰凌微微点头,气势强烈说道:“方今天下,七雄中唯有我燕国贫穷落后,是我们土地贫瘠吗,当然不是,是我们的思想太保守顽固了,缺少堂堂战国的生机与活力,灭亡不过是早晚之事,国一灭,尔等还能投靠新君,谋一份差事,寡人则要随着国家的灭亡,九族尽诛,你们不急,寡人能不急吗”

众人一听,浑身一寒,忙拱手作揖道:“大王,我等誓死与燕国共存亡”

辰凌一摆手道:“忠君爱国,不是口头上的事,寡人要实际行动,让我燕国崛起,凌驾六国之上,如果百年内有帝国横扫六合,寡人希望那一国,取周而立的,是我燕国”

“啊”军机政要大臣都倒吸一口凉气,燕国排在七国之末,估计连韩国都打不过,比宋、卫强一些,但不是六大战国的对手,要取周而立,谈何容易

“哼哼,尔等不信,是因为我们燕国六百年来,都是落后状态,没有雄心壮志,只求苟延残喘在东北一隅,繁衍生息,幸亏这几百年,地处偏僻苦寒之地,如果处在中原当中,估计早就被消灭了,还会有燕人吗”

辰凌这一番埋汰,让众卿家都脸色尴尬,却又无可反驳,事实就是如此,他们的信心不足以撑起他们的尊严,燕国只能忍气吞声地传承下去,直到灭亡那天。

“所以,寡人要变革,要推行变法,改变旧制,建立一个新的燕国,众卿可愿辅佐寡人,完成这一大业”

“臣等愿辅佐大王,推行变法,富国强民”

众大夫一揖齐声高喝。

辰凌微微一笑,脸上露着自信,不是盲目自傲,而是一种对未来把握的预知,多了两千年的视野,如果他只是一个平民贱籍,那么很难改变历史方向,因为自古以来,建立天下的开国君王,几乎都是贵族身份,或者高爵武将,中华历史三百多个皇帝,也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是两个异数,都是平民出身。

白衣身份,要起兵推翻朝廷,完成大业,何等艰辛,最主要他们没有威望,没有智慧能驾驭万千文臣武将,也不具备时代条件。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平民起兵要建立一国,根本就不可能,就连普通百姓也觉得你不具备这个资格,没有这个威望。

但是辰凌的身份是燕昭王,诸侯国君,这前提条件就满足了。

当然要彻底实现富强大业,要在文化、思想、政体、民生、经济、科技、学术、兵马、国力、外交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循环渐进,也许五年、十年、二十年,时机就会慢慢成熟了。

“今日找诸卿到来,就是要根据这次七国会盟后,寡人所见所想,付之行动,与各位商量一番变法的事,涉及的地方非常多,苏秦,下面把你上次修改后呈给寡人的治燕十论为大家解读一下”

第0437章 参议治国论

苏秦听旨后,接过治燕十论,这是除夕呈给燕王,商议过后,按照燕王的要求,又改过的一版,完善了以前很多内容,很多东西的提法都很新颖,完全按照燕王的理解,添加入内的。

“开始吧。”辰凌让他宣读这十条改革内容。

苏秦振奋精神,这是他提笔撰写的,代笔着他的治国之论,远大抱负,非常重视,朗声道:“治燕十论,第一乃是土地论,废除西周遗传给老燕的井田制,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重新按户籍,实行家庭承包制,耕地不得私下买卖,前期每五年收回一次,根据人口变化分配,以后可十年、二十年重新分配,同时鼓励各地开阡陌,扩耕田,但由各郡县镇乡里组织开垦,不得随意破坏山体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导致洪水、泥流伤害附近居民百姓”

辰凌等他详细解说完,对着治粟内史杨延、少府顾彦章等人问道:“这些方法可行得通”

杨延和内史犹豫一下,作揖道:“启禀大王,这土地论,听着的确很完善,只不过各地诸侯从未施行过,贸然推出,会不会引发各地百姓的反弹,致使民变”

辰凌问道:“比如哪些方面”

杨延和道:“没收井田制这里,燕国传承了六百多年,许多老旧贵族,有的在郡县城内,有的在乡野里正,都是拥有井田的大户,也是纳粮的大户,他们若聚众闹事,很棘手,这些老宗族,不少子弟在军中、地方任官员,如果处理不妥当,会影响国内稳定,如果趁机倒向太子平一方,那就遭了。”

辰凌瞅了苏秦一眼,征询意见,他作为君王,不能事事都由自己开口去办,导致君臣对抗,帝王之术,就是要以臣制臣,以法治国,君王脱身其外,静观全局,把握方向。

苏秦会意,侃侃答道:“大王,这个好办,没收宗族井田,其实魏、楚、齐、韩、秦六国很早就开始了,只是燕国一直落后,土地论一出,肯定会分两派,一是乡野百姓,他们由佃农、雇农身份,一下子重新获得了土地,肯定会拥护变法,而燕老宗族的子弟,朝廷可以派人前去解说,并非无常没收,而是朝廷出钱买回,回赠一些钱粮,前期减少一些赋税的优惠等。”

“再者老宗族子弟众多,按人口分田,一样会分到许多,只不过不再是永久不变,而是定期承包的,当然,如果有一些刁民,故意反抗变法,趁机闹事,也要惩办,须知六国变法,没有一国是不动血腥就能成功的,做任何事,总会有支持它,有反对它,不能兼顾,因为怎么做,都会有人受利益,有人失利益,朝廷只能选择大多数一方,选择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一面。”

辰凌微笑道:“苏丞相说的很好,任何事,都不能两全,既然要变法,肯定会触动老旧族的利益,朝廷办事,对事不对人,阻挡的倒退因素,该清理就要清理掉。”

燕王的话很明确,那些冥顽不灵的固守派,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严惩动刑的对象,奉常郭隗,太仆白明易、廷尉徐渭公、典客张贽、宗正纪绛、治粟内史杨延、少府顾彦章等人都沉默了,他们或多或少都是燕国贵族后裔,这样一来,多少有亲戚、老宗族利益受损了。

苏秦继续道:“第二项乃是赋税论,这里的赋税制,不同于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而且分了很多小项,把赋税分有田税、商行税、交通税、地方税、国税等,田农百姓按照倾亩数量,根据一定比例纳税,鼓励私人拥有农具等,商行税给行商走贩,巨贾豪门加大税率,放宽抑商的政策,但是要加大各行税率,这样让商贩赚的钱,充入到国库内,一举兼得。”

“当然各商品价格由朝廷调控,以免有奸商大量囤积物品抬价,致市价不稳;国税是朝廷私办的一些国企,多指盐巴、铁器、纺织布帛、马匹等对朝廷影响巨大的行业,朝廷委派官员经营,刨去成本和开销,其余则归属国库,增强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