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1 / 2)
应该就是妖族威震洪荒的周天星斗大阵。
孔宣自然没有进宝山而空手而归的道理,找了个僻静之地,打坐吸收浓郁的阴阳二气凝炼法力的同时展开神识,在不打扰这些洪荒星辰灵智的情况下信心查探领悟起这种阵法的奥秘。
就这样一打坐就是近三千年的时间。
从打坐修炼参悟中醒来,孔宣的法力稍为凝炼了一些,毕竟时间不长,而且以目前准圣期修为,每提升一丝法力都需要巨量的灵气积累,孔宣自然也不心急。
而对这三百六十颗洪荒星辰形成的阵法,经过三千年的参悟,也是有所心得,不过还没达到熟悉的程度,还需要继续进行参悟。不过孔宣已经将这些星辰的排列位置以及顺序等关键信息精确刻画在识海之中,倒也不必每次参悟都来胎膜世界了。
而鸿钧道祖的第三次讲道也即将开始。孔宣只能选择离开。
紫霄宫前的空地上,已经有不少修士在殿前等待。
这些修士们基本还保持着前两次听道的数量。由于洪荒天道尚未健全,修士们大多没有悟出自己的道,也就没有多少利害冲突,所以现在的洪荒还是一片宁静祥和。
从不经意间泄露出来的精气以及法力波动来看,这些修士们大多仍然停留在大罗金仙顶峰,进入准圣境界的并不多,当然,依然站在人群最前面的六个人都已经是准圣了。童颜鹤的老聃、一脸威严的原始、充满凌厉剑气的通天、宫装雍容的女娲、一脸慈悲的接引以及一副愁苦面容的准提。其中以老聃和接引的修为最高,这二人一旦开始听道结束,很有可能很快就会斩尸。
而这斩尸之法自然是前世孔宣道听途说而来,虽然孔宣已经拥有一整套修炼方法以及自己对道的领悟,只需不停加深自己的道行、集聚凝炼法力就能不断提升修为,但有道是“理不辨不明、道不悟不清”,总归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虽然孔宣对自己的这套修炼方法以及道行领悟有足够的信心,但凡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孔宣可没有闭门造车的想法。
更何况此次讲道是鸿钧道祖的最后一次讲道。讲道结束后,洪荒天道就会正式健全。而洪荒天道的健全关系到孔宣的道以及未来的前途,不容孔宣不谨慎。再加上如果能够与这些修士大能们结好善缘,在以后的洪荒进程中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找到一些助力。
于是,在孔宣刻意的结识以及帝俊、太一的热心引荐之下,孔宣认识了诸如东王公、西王母、度厄真人、红云、镇元子、伏羲等一众大能修士。而在结识众人的过程中,孔宣也现了独自躲在一边的冥河,死死地盯着自己,却不过来结识,见其孤僻,孔宣也就只是遥遥微笑点头致意。
时间就在众人互相结识闲聊论道之中过去。随着紫霄宫门打开时的声音响起,众人迅按照以前的位置排队等待进入宫内。
当孔宣随着队伍进入紫霄宫的一瞬间,就感觉到宫中灵气浓度比前两次明显更大,而且大殿之内隐约有阵法笼罩着。
而当孔宣走到自己的位置刚想揣摩下宫中变故的意味时,鸿钧道祖已经出现在玉床之上,浑身气息愈的缥缈。
孔宣索性不去揣摩,集中精力开始听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殿内修士们各个是胸中五气朝元、顶上三花齐现,准圣级别的修士们更是头顶一亩庆云,随着道祖讲道的进行而不断在庆云之中进行推算演化。孔宣也不例外,头顶庆云,同时也在识海之中与自己的道互相印证。
这次讲道却是与前两次讲道大不相同,随着道祖富含道韵的声音以及庆云之中演示的进行。大殿内原本非常浓厚的灵气竟随着道音不时幻化出朵朵灰色莲花,投入到听道修士们的三花之中。同时殿顶也不时落下金色莲花,投入听道有得的修士们的庆云之中。
而随着这些莲花不断地投入,修士们的气息也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