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3(2 / 2)
从王家出来,唐毅是感慨万千,在王世贤和王世宇荼毒的目光之中,看着他们拉走了五万石粳米。
加上之前采购的三万石,一共凑了八万石粮食。唐毅一声令下,二百多驾马车载着粮食,浩浩荡荡,向苏州进发。
简短洁说,当他回到苏州,已经是傍晚时分,城门内外都是拿着刀剑的士兵,严阵以待。
王崇古采纳了唐毅的谏言,对苏州实行宵禁,天一黑凡是在街上游逛的都会被抓起来盘问,酒坊茶肆,都安排人手巡查,谁要是敢煽风点火,鼓动百姓,立刻抓起来。
唐毅离开这段时间,前后抓了八十多个小偷强盗,其余私自放高利贷,造谣生事,收受贿赂,一口气抓了上百个,还砍了五个衙门的差役,监狱都装满了。
靠着雷厉风行的手段,总算没有出大乱子,不幸中万幸。
当得知唐毅回来,王崇古竟然亲自带人出城,一见满是粮食的车队,王崇古喜得泪水横流。
“行之,运回了多少粮食”
唐毅满脸羞惭,说道:“弟子无能,只运来了八万石粮食,有负先生所托。”
王崇古眼圈泛红,用大手狠狠拍着唐毅的肩头,差点把他拍散架子了。
“不少,不少啊,行之是个干才。”
不怪王崇古失态,原来他此前说自己有把握弄来二十五万石粮食,很不幸,牛皮吹破了。
唐毅刚走,陆续消息传来,已经定好的都变了卦,还有些在路上就因为各种原因被卡住了,运不到苏州。最重要的十万石粮食,从江北走运河到苏州,竟然被漕帮给扣下了。人家也不说扣下,只说生意繁忙,抽不出人手搬运。那你要派外人来搬,对不起,漕帮有规矩,不入漕口,就别想碰运河的生意。
弄来弄去,所谓的二十五万石,只有不到五万石运到了苏州,还不如唐毅呢
好在唐毅还算厚道,要不然王崇古都有心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唉,有了这八万石粮食,又能撑些日子,只是老夫这心里头还是没底儿啊。”王崇古拧着眉叹道:“今天中午的时候,粮店的售价已经突破了十两银子,老夫连着抓了粮价囤积居奇的,靠着血淋淋的脑袋,才把粮价压回到了九两银子。亘古以来,哪怕是兵荒马乱的年月,粮价何曾到过这个地步,他们想逼死老夫啊”
难怪王崇古上火,换成别人,只怕早就跑路了,根本就干不下去。
唐毅眼珠转了转,笑道:“先生,虽然粮食弟子没弄到太多,但是别的东西不用愁。”
“怎么说”
“弟子此番回太仓,和交通行的几位主事商量,我们一致认为要维持平稳物价,不能任由破坏市场的行为出现。所以,我们调集了二十万匹棉布,二百万斤木炭,其余丝绸瓷器,锅碗瓢盆,生鲜蔬菜若干,都在运往苏州的路上。明天早上开始,粮价依旧要限售,其余的东西,全都敞开供应,谁敢囤积居奇,我把他们都打爆了”唐毅霸气十足地说道。
听完唐毅的话,王崇古可真的傻了,这么多物资,就算是赵旭掌控的那些大家族也没有办法迅速调集,唐毅竟然有如此号召力,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行之,你没有骗老夫吧”
“学生可不敢欺师灭祖”
“好,好,好为师要好好和你喝两杯”
第254章逼上梁山
唐毅成立交通行,最自豪的不是控制了多少银子,而是建立起产业和金融的完美联结,这玩意放在工业革命之后,就叫做财团。
作为把历史课本背的很好的乖乖宝,唐毅一直以为工业革命是个神圣的东西,是天才的哈格里夫斯在上帝的指引下,发明了神奇的珍妮机,从此之后,一架纺车能织出两根、四根、八根纱线,纺织效率呈现几何倍数增加。
在珍妮机的带动之下,伟大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
真正到了明朝之后,唐毅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神奇的东方大地,老早就出现了能同时纺织多根纱线的机器,就在太仓,有二个人当八人的搅车,有的地方还使用水力纺纱车。
观察一圈下来,唐毅彻底打消了当发明家的冲动,大明的工匠已经足够优秀。制约他们的难题不是发明什么,而是如何利用。
就拿纺织机械来说,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织出来的纱线粗细不均,经常断头,质量不能保证。再有很多纺织作坊原料有限,而人工却非常便宜,使得他们必须走精品路线。空有机器,也没法大规模推广。
代表大明纺织工艺最高水平的织造局,下属的作坊还都用相对原始而稳定的纺车。
弄清楚这些之后,唐毅就把自己的重点放在整合力量,进行商业模式革新上。
比如他采取加盟制,吸纳作坊加入,订立统一的标准,规范质量。同时又以整体出击,去谈棉花供应,去谈市场开拓。
有了充足的原料,加上广阔的市场,多生产就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再把最优秀的工匠集中起来,让他们设计最高效,最标准的织机,卖给各个作坊。
技术和商业的双重突破,带来是整体利润增加。不管是作坊主,还是普通织工和工匠,也不管是上游的棉商大户,以及普通的百姓,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一个项目成功,彻底说服了交通行背后的世家和商人,他们鼎力支持,利用交通行的资本,全力推动产业整合。
可以说,交通行虽然资本未必赢得过晋商四大钱庄,可是战斗力,动员力,组织力,都遥遥领先世界
自从唐毅预感到苏州的危机之后,就果断下令,停止出货,全力增加库存,几个月下来,交通行已经准备了丰厚的弹药,可以和赵旭等人一决雌雄了。
遮天蔽日的船队从盐铁塘进入吴淞江,送到了苏州码头。
百姓们翘首以盼,好多人都以为是粮食来了,急忙冲了上去,挤得人山人海。船只靠岸,搭好了跳板,苦力扛着布匹走到了岸边,随意地堆积,很快就变成了小山。
百姓一见是布匹,大大失望,忍不住抱怨道:“别往苏州运这些玩意了,连饭都吃不上,谁有闲钱买布啊”
妇人扭头离开,可是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