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玉螭吻 > 分节阅读 58

分节阅读 5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正宗冷笑道:“书信能做什么物证笔迹谁不能模仿”

张捷掌开书信,扫了一眼,对弘光道:“回皇上,书信上盖有玉玺印章。”

太监接过张捷手中的书信,呈递给弘光,弘光不情愿地接过,还未发话,马士英又冷笑道:“这有何稀奇京城失陷,紫禁城两番沦陷,谁知道玉玺落在了谁手里。”

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蔡奕琛此时也针锋相对道:“马大人,事关玉玺,你竟然三言两语就断然否定,怎么让人觉得马大人就是千方百计不肯承认太子啊”

马士英怒道:“你,你放肆”

蔡奕琛不卑不亢地道:“下官冒犯了。”

弘光此时开口道:“玉螭吻一物,倒是天下皆知,但此人声称途中螭吻丢失,所携带书信又不足以为证。况且这两样东西即便货真价实,但信物毕竟身外之物,随时可以易手,也不能说谁拿着谁就是太子。”

弘光此话一出,众人已经听出了他对朱慈烺身份的否定,高倬和张捷交换了个眼神,张捷上前道:“皇上,臣今日知晓太子要回朝,寻访到几位昔日在宫中的太监和太医,可以带他们上来指认。”

弘光帝这时当然不能说不召见,他只能硬着头皮应允。得到弘光帝的许可,两位太监和一个太医小心翼翼地走上了朝堂。

跪拜之后,弘光问道:“你三人曾在紫禁城的做事”

三人分别小心翼翼地答道:“是。奴才林启,曾是尚膳监掌司,专门负责东宫膳食。”

“奴才是苑马寺吕州。专门替太子管理马匹。”

“奴才是太医院吏目李从叔,掌管口齿和疮疡两科,曾经长期来往东宫。”

弘光帝点点头,发话道:“你们看看,可认得此人”

三人起身,走到朱慈烺身前,还未仔细打量,突然脸色骤变,扑地便拜道:“参见太子殿下”

那太医院吏目更是流下泪来,哽咽不成声地道:“小爷,微臣以为小爷已经今日得见,恍若梦中”

朱慈烺心中感动,连忙道:“三位不必多礼,快快起身。”

“混账”朱慈烺话音未落,就听得马士英断喝一声,“真假未辨,你三人竟在朝堂磕头跪拜,怎可如此荒唐”

三人听到此话,人慌忙转身,跪地面向弘光帝,李丛叔首先禀道:“回皇上,微臣昔日在宫里经常照料太子贵体,因此一见便能认出。太子绝不会错”

另两名太监也道:“奴才也认得太子”

马士英斥道:“天下相似之人何其多仅凭长得有几分相像,你们岂能断定就是太子太子身份关乎社稷,怎可如此轻率”

吏部尚书张捷不服道:“三位方才已经说了,在宫中照顾太子多年,显然不会认错。事关社稷,他们岂会不知轻重还用马大人提醒”

此时刘正宗又狡猾地插话道:“话是这么说,但他们方才所言,昔日在宫中照顾太子,又有何人可以作证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串通一气,来蒙蔽朝廷”

马士英见阮大铖反应快,趁机道:“对,阮大人所言极是他们自称从宫中来,有谁知道”

在场众人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果真无人认识他们三人,不能证实他们确实来自京城宫中。见在场大臣没有发话,马士英等人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李丛叔见状,急忙道:“皇上,我等万万不敢欺瞒朝堂皇上可派人去查微臣等三人底档,便知微臣等绝无虚言太子千真万确,请皇上明鉴”

弘光帝面无表情地道:“朕自会派人去查,如果你们敢说假话,一定治你们欺君之罪”

他略一停顿,接着对马士英道:“看来要辨明太子身份,还需要些时日,马太傅,审理太子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由你召集到昔日识得太子之官员太监,择日仔细辨审。如有结果,朕当在朝堂上亲自告知所有臣工,并诏告天下百姓”

弘光帝话音刚落,吏部尚书张捷和刑部尚书高倬同时高声道:“启禀皇上,臣还有参奏”

“讲”

张捷和高倬对视一眼,高倬含笑道:“张大人,你先请。”

张捷并不推辞,微微一笑,继而高声奏道:“皇上,微臣以为,太子一事非同小可,决不能有所偏差,为了万无一失,恳请皇上三思,此事不能单由一人全权处理”

弘光帝皱眉道:“张大人此言,是不放心朕指派的马大人办事”

马士英也冷笑道:“张大人这是何意,莫非本阁会有私心吗”

张捷不卑不亢道:“不敢马大人误会了。下官只是觉得,此事必须公断才能明示天下”

高倬此时不失时机地道:“皇上,微臣意见和张大人一致,微臣以为,要让太子身份大白于天下,必须公审”

“如何公审”

张捷和高倬异口同声道:“会同九卿科道,一同公审”

“九卿科道”马士英大吃一惊,立即阻止道:“两位大人,这也太小题大做了吧要辨识太子身份并不难,人证物证俱全,太子身份即可大白于天下。何须如此兴师动众,劳烦九卿科道” 须知在明朝,所谓九卿科道,是包括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正卿以及都察院六科绐事中及十五道监察御史在内的官员,凡涉及到国家或朝廷重大事务或讼狱,不能由一个机构或单独三法司决策的,就得会同九卿科道一同商议公决。此时听高倬和张捷提议动用九卿科道会审太子,对马士英自然大为不利,他当然竭力反对了。

李景濂和刘正宗等人也奏道:“臣等也以为无须小题大做。请皇上深思”

祁彪佳此时也躬身奏道:“皇上,臣以为太子身份事关重大,不可轻忽九卿科道会审,方能使天下信服”此时吏部主事黄端伯,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蔡奕琛等数人人亦齐声倡议,力主九卿会审。尽管马士英等人已经气急败坏,但明显双方的力量相较之下,支持九卿科道会审的人占了上风。

面对此种情形,弘光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