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2 / 2)
人生这部中篇小说是路遥的成名作,激励了当时不少人,也从中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轨迹。
整部小说的基调是满满地正能量。出身农村,高中毕业的男主人翁高加林是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没有退缩,积极向上,从而鼓舞了不少那时候的年轻人。
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的城市大学生,很难理解高加林一个乡村老师的职位都会因为村支书的干涉,以及村中利益关系的纠葛而被撸掉。
乡村老师有什么好稀罕对于当下出身于城市的大学生而言,现在就算求老子去,也不去。他们全然不清楚那个时代的特殊性。
非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不但高人一等,具备稀缺性,有稳定的每月收入,而且还备受人尊重。
别以为过去就不讲关系,不讲实际利益,只会讲清廉云云。农村干部的坏,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力。别以为他们看上去老实巴交,而实际上是满肚子的男盗女娼。
长得模样俊俏的女知青,不是被他们给儿子,侄子等人相中做媳妇儿,就是明里暗里都有带着贼心贼胆儿的如同猫儿见了鱼儿一样。
若是你不识时务,保证会让你做重活儿,累活儿,朝死那方面去整你。至于目的,无非就是要让你妥协,乖乖地就范。反之,轻巧的活儿就会被安排着你去干。
而与之女知青相对的白面书生男知青,也差不多会被农村干部惦记着给女儿,侄女儿等人当男人。
严歌苓的天浴不就是讲述了一个女知青想回城市,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资本的让农村男干部们一个接一个欺骗和白白地日。
她的动机确实充满了功利,不单纯,而目的无非就是想要拿到回城的指标。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回城的指标,还有男知青有意砸掉了自己一只脚上的两根趾头。
正文 第090章 户口
男知青的这种“牺牲”,不但本人觉得值得,而且旁人也觉得值得。之所以会这样畸形的价值观,就是在于没有上山下乡过的年轻人,完完全全地想象不到那种物质和精神上面的双重艰苦生活对人的折磨。
这全然不是像影视剧里面那种在特殊时期的浪漫,脑袋一热,激情四射的澎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严歌苓在反应那特殊十年的作品里面,都充满了一种对客观现实的残忍写作。若是没有这一张回城批文,你就无法在城市里面有正式的工作。
这不但和盲流无异,而且还会被居委会的“热心”大妈们把你给押解到火车站交给那边过来的人送回去严加看管,继而导致父母,以及家人因为你的“鲁莽”,“冲动”而蒙羞。
为此,现在的大学生也就很难理解,高加林在遇到男女感情上面展现出的内心种种矛盾和当断不断。
他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是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最开始,高加林之所以会对刘巧珍有意思,那是基于当时他的身份和工作。这一旦让他到了城市,进入县里面某部门工作之后,内心就有了天然的变化。
这种心里面的人性变化是基于城市出身的孩子往往不理解农村出身孩子的那种迫切想要跳出农门,以及对城市五光十色的渴望。
同样,城市出身的孩子也很难理解农村出身孩子那种天生的自卑感,过分的自尊,生怕被城市人看不起的心理。
“农民”,“农村人”,“乡下人”,“弯脚杆”,“农豁皮”等等带有歧视性的词汇和称呼,可是深深地伤害了很多农村出身的人。
1977年恢复高考,而1978年入学。在三,四年之后,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为了能够留在城市,有一个户籍是豁出去了。
这全然可以不管不顾自己去的单位对不对口,喜不喜欢,有没有前途等等,而只要对方答应解决自己的户口问题,实现农转非,他们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即便是街道办企业,也无所谓。
就在改革开放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一个能够让农村大学生获得农转非的户口,还需要花费一,两万元。
那个时候,万元户才在全国悄然兴起。而为了获得这样一个农转非的户口,农村大学生的家庭宁可大额举债,也要办成。为此,可见一斑了。丝毫不亚于现在好些人为了获得大城市户口的迫切之心。
高加林进城之后,逐渐不再像当初那样迷恋刘巧珍的外型,而是慢慢地发现了对方思想上面的贫瘠。
他本人是一个知识分子,文青,天然得就会和自己同类的人聊得投机,致使有了对黄亚萍的爱恋。
再后来,自己和刘巧珍完全聊不到一起,毕竟她每一次来不是说家里面母猪生了几个崽子,就是家里面的庄稼长得如何好云云。
两人聊天,完全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鸡同鸭讲话。他们相处在一起的结果,即便不说话,也会让高加林莫名的烦躁起来。
最后的结局,高加林也没有能够和黄亚萍在一起,丢掉了县城里面的工作,重新返回到了农村,不是去干他的教书工作,而是当上了农民。
一直深爱着他的刘巧珍,也为了他人妇。刘巧珍和对方的交易,暗地里是为了帮助高加林,从而好让他再重返讲台。
人生的创作背景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品经济的活跃打破了农村的僵持与保守,具有现代文明的城市开始对一直困守在土地的农民产生强烈的诱惑。
特别是在青年心中引起巨大的骚动,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世界产生怀疑与不满。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户籍制度清晰地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这种固态格式化的身份制度下,中国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地理景观。
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与这两种景观相对应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生存方式、文化特征、价值观念。
由此导致了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差异;城乡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