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三国之封疆万里 > 分节阅读 214

分节阅读 21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似司马懿这种人,虽是胸有极有才华,但心中君臣观念却是十分之淡薄,虽然其面对曹植时常卑躬屈膝,曹植所言,但无不从,但是对于魏国之主曹氏,他心中却是全无敬畏之情,似司马懿这等人,并非是曹植不信任他,而是他身为臣子,心中所想要的实在是太多了些,听之任之,久后必反

道理虽是如此,但是此时不论是曹植还是司马懿,都并没有想明白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曹植虽心中隐隐约约有些想法,但是值此大敌当前之际,自然不能自断手足。而司马懿,一心想着为自己的司马家做些什么,却还没有想到,只有自己能够在一个国度之内做主,才能够让他的司马家稳如泰山。

三日后,曹彰回到邺城,曹植率领着满朝文武在城门之外迎接自己的兄长,而曹彰也的确值得这样规格的迎接,乌桓之前乃是魏国北方的心腹大患,原本曹操尚在之时,乌桓已经是投靠在了曹操的麾下,其中数支甚至还在战场之上帮助过曹操。

但经过曹操身亡,在曹植初掌魏国权柄,将注意力放在清除曹丕一党之上的时候,乌桓却是在魏国的北方又联合鲜卑,在幽州,并州等地接连作乱,当时初掌魏国的曹植也是被此事吓出了一身冷汗,曹彰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以其对乌桓的了解请命率军前往,自他去后,乌桓与鲜卑屡屡被其大败,北方再无战事,曹彰就像是魏国的一个图腾一样,伫立在那里就让乌桓和鲜卑望而生畏,不敢越过雷池半步。

如今正是这样的英雄回到邺城,回到自己的国主,弟弟,自己的母亲身边,魏国臣民又怎能不喜。

曹彰回到邺城之后,只简单的歇息了三日,便开始了对刘封的了解,并且与司马懿一同制定此番攻击刘封的策略,毕竟曹彰才刚刚自北方归来,近年来刘封的所为,他倒是的确不是很清楚。

正当曹彰与司马懿商议的时候,这个消息经由黎闯之手,已然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襄阳。

曹彰加入这场战争之中,在司马懿的心中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在刘封的心中,这更不是一个好消息。

曹彰悍勇,就是刘封亲自出战,也不能保证在一百个回合之内将其战败,加之其作风刚强,有勇有谋,并不像司马懿那样只能运筹帷幄之中,又是曹氏的宗亲,有这样一个人做司马懿的副手,无疑会大大的丰富司马懿的战斗方式,反映到刘封这边,那就是这场战斗会让刘封愈加的防不胜防。

得知此事之后,刘封并未有什么十分之大的举动,而是派遣飞羽卫快马加鞭将一纸书信送到了宛城,而这封书信的收信人,出乎了赵云和马超的预料之外,正是刚刚年满二十二岁,口吃的毛病还并未完全改掉的邓艾而信中的内容,更是让接到书信的邓艾兴奋不已。

正文 第477章 江东的变化

在刘封亲笔所书的信中,他表现出了对邓艾的重视,同时要求邓艾利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将宛城以北之地所有的能够设伏和突袭之处绘制成图。

而这件事,正是邓艾在颍川之时一直做的,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只能利用自己有限的空闲时间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颍川的山川河流,而现在,刘封既然给了他这个权利和任务,他自然能够从马超和赵云的麾下调动一些人马来协助自己处理此事。

虽然邓艾尚且年少,在赵云和马超的眼中就是一个少年,并且他口吃的问题尚未完全改掉,一着急起来说话依旧是不甚顺利,但刘封之命,赵云和马超自然是不敢怠慢,邓艾一将书信呈上给他们看后,他们便抽调出了一队精干力量交于邓艾之手,并且对邓艾鼓励了一番,以期其能够借由此战好生积累经验和功勋。

赵云和马超皆知,刘封这是已经开始培养他手中全新大汉朝的最新一批人才了,而邓艾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在成都的两三载时日,邓艾几乎与徐庶形影不离,宛若徐庶的学生一般,并且此子为人谦卑,彬彬有礼,原本就很得赵云和马超的赏识,加之其不但对谋略和兵书战策十分钻研,各类兵器也是使用得十分娴熟,虽然此时和中原上的名将相比还差了不少,但是稍加磨炼的话,领兵打仗已经是不在话下。

对于刘封派邓艾前去绘制地形图的做法,马超和赵云也并没有什么排斥之意,他们已经听闻曹彰将会与司马懿一道前来,如此大敌当前,刘封谨慎一些自然是对的。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因为中原此时仅仅剩下了三个势力,所以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刘封此时虽说看起来风光,但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州郡之中可堪大用的就只有荆州和益州。

此时定都所在的荆州又是四战之地,所以一旦发生战事,每一战对于刘封而言都是不容有失的,特别是作为防守的一方,一旦战败,荆州之地几乎定然不保,荆州不保之下,益州虽号称易守难攻,但独木自然难支,这也是曹植为何不好生在他广袤的土地之上休养生息,而是时时想着攻取荆州的缘由,荆州一得,诸葛亮,刘封被灭便成了早晚之事。

荆州,乃是如今中原形势之下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如今被刘封紧紧的抓在手中,进可攻退可守,让曹植的心中十分难受。

既然每一战对于刘封都是事关生死存亡之局,那么刘封自然是要亲自督战,甚至亲自出征,虽然这一次面对的是比之杨修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的司马懿和曹彰,但是刘封心中却并没有什么惧怕之意,他知道,虽然对于他来说,这一场战斗是只许胜不许败的一战,但同样的,对于曹植来说,这一战同样是不能输的战斗。

曹植之所以对于这一战有着空前的自信,所依仗者不过是在其继承魏国以来几乎战无不胜的司马懿,加之在边境图腾一样存在的曹彰,但是司马懿可是从来没有真正遇到过如同刘封这般强劲的对手,他的考验,也是极大的,一旦输了,曹植心中所有的依仗全部都会在这一战之中崩塌,他也就再难以对刘封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他和刘封之间的攻防形势,也就多半会在这一战之后逆转过来

曹植和刘封,全部都在为这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战斗在做着最后的准备,距离司马懿出兵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但在此时,不论是曹植还是刘封,全部都忽略了一个人,一个他们认为只敢于静观其变而不敢有任何行动之人,此人自然正是贵为江东实际上主事之人的诸葛亮。

这一年,比之司马懿小上两载的诸葛亮也已经年近四十,正是最为年富力强之时,而刘备所留下唯一的亲子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