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0(1 / 2)
个猜的十五,吴宝玉猜的最多,猜十七,可人家有十八了呀所以谁都没猜对。”
“可咱们往常的原则谁最接近谁赢”吴宝玉强调。
方行正立马翻了个白眼,“那是从前,现在规矩改了,对才是对。”
“狗,竟敢耍赖,打他”吴宝玉一吆喝便群起而攻之,闹哄哄的,几乎响彻苍穹。
曲飒闲庭信步,并未走远,所以一群人的“游戏”听了个大概,不由摇头,一群还没摆脱孩子气的大学生,懒得和他们计较。
同时也感叹,大好的时光不想着努力学习奋斗,整天站在校园里打赌猜姑娘芳龄,真是暴殄时光这种天物。
曲飒在学校不远处的小吃街用了早餐,回房之后便拿出纸笔写写画画。
经过一早上的考察,她弄清了周围的地理位置,基本的建筑布局,商业场所,娱乐场所等等,为方便后来计划,曲飒把东大学城的地图大致画出,并做了重点标记。
忙乎完这些,她又简单收拾一下房间,去小吃街吃完午饭,继续考察。
第一次考察很粗略,只留心大概地理位置以及氛围环境,而这第二次,便要针对周围的营业模式,流通商品,畅销产品等等进行细致观察、记录,这是每个创业者最基本的必经之路。
经过两次考察曲飒发现,围绕大学城最好做的行业当属小吃与服装。
这个原因也很容易想,作为消费主动力的大学生,与之前高中时代相比,无论是身份还是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都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更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哪怕是那些家境不太好的,吃穿用度家里还是紧着上大学的孩子用。
人一旦手里有了钱,最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吃,其次是穿衣打扮。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活环境不同,家境不同,无论贫穷与富贵,谁也不想在人前低人一等,所以格外注意自己的仪表。
说来也奇怪,从小学到中学,他们较量的一直是学习成绩,到了大学之后,这一切却突然变了。
成绩不再至关重要,反而那些衣着光鲜亮丽,出手大方,家庭有背景的人走到众人视线前沿。
有人说大学是象牙塔,曲飒却觉得整个学程犹如童话故事,大学充其量只是童话破灭前最后一站而已。当然,她并不是否认那些“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拼搏者,实干家,她只是从复杂的社会学角度概括一种现象而已。
还记得前世大二初夏时节,校园女生里特别流行一种褶子裙,女生们都以拥有一件褶子裙为荣,说来搞笑,那一年夏天,被牵手最多的女生,竟也是褶子群
曲飒趴在小床上,想到这点不由得捂嘴偷笑,根据褶子裙的启发,她早就决定从服装出发。
当然,根据她现在的能力,只能从批发、零售环节做起。
这与前世大不相同,当时,她被迫与宋淳离婚,从襄城到东洲,只是漫无目的狼狈不堪的“逃亡”。后来,为了生计,她耐心的学着人家倒弄小饰品,小挂件,并逐步做大。先是摆地摊,接着开店,再接着连锁,以至于后来,她拥有两家大型加工厂。
前世积累那么多经验她当然不想浪费,可是,前世她挖掘第一桶金的地方如今还是一片麦田,那些让她兴旺发达的琳琅满目的小饰品更是无影无踪,所以,她只有从脚下出发,先着手一些实际的,接着找寻契机,徐徐而图之。
第200章 摊位
每个城市的火车站周围都是最喧闹的。大抵是因为这里人流量最大,交通最便利,天南地北的人交流于此,此处的人通过此处去往天南地北。
东洲也不例外。
这里有全东洲最大的服装城,鞋城,以及高档珠宝行。
曲飒“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据记忆,把前世最流行于她们女生群和男生群的服装款式,以及类似款式批发一遍。说是批发,其实只是小规模的拿货,每一种款式最多拿个五六件,毕竟,她运转资金有限。
当曲飒大包小包拎着院门时,恰巧被房东江阿姨看见,她惊奇道:“你这拎的什么东西”
“服装。”曲飒笑笑。
江阿姨放下洗衣盆,表情惊讶的凑过来,曲飒笑着将其中一个包裹打开,拿出一件褶子裙出来,江阿姨立马两眼放光,赞道:“好漂亮的裙子,天哪,你这是”
“批发的,准备在学校门口摆地摊呢。”
“你,这是要做生意我还以为你要去揽工做活呢。”
“我也想啊。”曲飒叹口气,“可是您瞧我这小身板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谁会要我啊”
说的也是,江阿姨不由自主的点头,就是到现在她仍旧不敢相信曲飒已满十八岁,若出去说,别人指定认为她撒谎,就算不论年龄,这小模小样的,谁雇用都会觉得吃亏。
“所以,我只好试试其他出路。”
曲飒说的真诚,江阿姨十分体贴道:“倒也不是别人要不要的问题,主要是外面的活计对你来说太重,若是可以,还是做生意轻松些。”只是需要本钱,江阿姨说着不由自主估量曲飒这些服装的成本,少说也要七八百块,一个农民,若手里有这么多钱,绝对够一大家子一年的开销
不过她只是疑惑须臾,并未多问,曲飒便对她更加高看一眼。
当晚,曲飒匆匆吃了几口东西便拎包出门。经过几天观察,她在步行街找了一个不错的位置,人流量大,位置宽,唯一不足之处便是两旁的摊位都是卖水果的。卖衣服的地儿她倒是想挤过去,可是她仔细找遍,却一点下脚地也找不出。
步行街位于东科大西边,与东边的小吃街遥相呼应,这么多年过去,东科大周围建筑,街道变化很大,但是这两条街却地位稳固,大概是因为状况太过复杂,想要大刀阔斧的动笔,没有巨大的资金支持,是万万不可能的。
到地儿后,曲飒顾不上擦脸上的汗,把二手的床单掏出来铺地上,然后紧着最好看的衣服一一摆出。这年头,资源有限,她倒是想弄个简单的铁架子把衣服挂起来,可就算有图纸,也没地方做去。
她也很想学别人弄十几根竹竿搭个架子,奈何工程量太大,没有两三个人根本完不成,只好放弃。
不过没架子也好,不显眼不招摇,就像当初她独自一人在学校门口卖窝窝,走的也是低调路线。
摊子弄好,她朝两边望望,一个大妈,一个年轻姑娘,俩人已经打量曲飒好久,见她看过来,大妈主动招呼,“卖衣服啊”
“阿姨,发财”
“姐姐,发财”
曲飒嘴甜如蜜,笑眯眯的说着行话,大妈一听乐了,换上一张笑脸道:“发财发财,都发财姑娘吃过饭了没有”
曲飒点头,回话后又问大妈与那年轻姑娘是否用过饭,这一来二去的,三人攀谈起来。不一会儿曲飒便知晓,大妈与姑娘是娘俩儿,为了显得不是一家,这才分开。
至于原因,曲飒想的八九不离十,大概是为了互补,水果种类互补,以及价格互补。
种类好说,价格嘛,譬如,同样是苹果,这边故意卖两毛八一斤,而那边卖两毛七一斤,对比之下人们当然会买两毛七一斤的,就算原本没有打算买苹果的人,在对比之后也很有可能生出购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