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2 / 2)
李桂川在一旁哈哈大笑,周礼也跟着笑了。
李桂川笑得太用力,一不小心,钻到了周礼的怀里,她脸一红,退了出来。
李桂川粉面含春,回去吃饭时,元氏看了她好几眼。
吓得她连忙把头埋进了饭里。
英姑觉得这个侄女,和自己的境遇一样,不免得多怜惜她一些,她能够理解刚被卖出去的心情,那种被亲人背弃的心痛,十几年前,她已经承受过。
十几年来,一直成为她的梦魇
于是,桌吃饭后,英姑给李桂川夹菜,夹了一个鸡腿,柔声道:“孩子,吃吧,别怕。”
说着说着,英姑的眼泪落了下来,要是十几年前,她嫁过去,也有人这样对她,这十几年来,她也不会总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难以忍受的无助感爬心头。
好好地吃饭,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了下来,李桂川:
姑姑,其实我过得挺好。
只是这句话,她不敢说,说了,她姑姑可能会觉得,同人不同命,也许更会自怨自艾。
英姑又是她爹最敬重的姐姐,她更加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李海停下筷子,手足无措:“姐,你别哭了,吃饭好好地,哭什么呢”
“是啊,吃饭吃饭,川儿,把你碗里的鸡腿吃了。”元氏也忙着安抚,朝女儿使了个眼色。
、193第193章 回元家
193第193章 回元家
李桂川连忙把碗里的鸡腿吃了,英姑也知道自己哭不合适,于是擦了擦眼泪,继续吃饭。
吃饭期间,她给李桂川这个侄女说了很多缓解自己心里压力的方式,看来都是经验之谈。
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说那么多,反正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二房的人都没让她停下,这么多年,她一直压抑着,现在找到了宣泄口,免不了多话。
她说得多,李桂川只能听,听着听着,这顿饭也过去了。
若说以前英姑回这个家,只是因为李海在的话,现在回到这个家,又有了李桂川在,她觉得自己肩负着保护侄女的义务,至少不让她再像十几年前的她那样,无助
李桂川不忍心告诉她说现在不以前,周礼也不是姑父。
不忍心说她,所以李桂川听英姑絮絮叨叨地说了许久,直到下午,英姑才起身回家。
英姑嫁给隔壁村,仅仅是走路的话,也不花多长时间,所以几乎是快等到晚才离开的,这段时间,很多回家探亲的姑娘家,和英姑一样年纪的,便一路唠嗑回去。
要说最近这一年,村里发生最大的事儿,大概是李家的事儿,唠嗑的内容无非是李家的一些事,英姑又是较护着二房的,说话时不免得怨恨韩氏一些。
等韩氏知道英姑在背后这么责骂自己时,气得直跳脚,当然,这也是后话了,索性韩氏的名声并不好,再诋毁一些也无所谓。
只说英姑走后,小客厅里,坐着人,天还未黑,二房一家人和周家小两口在客厅里烤着炭火,今年过年,虽说已经开了春,但是还是挺冷的,特别是太阳接近下山时。
元氏递给李桂川一个烤好的红薯,好笑地说道:“你也别和你姑姑一般见识,你姑姑也是担心你才会说那么多话,毕竟以前,她吃了很多的苦,礼小子,你也别放在心,英姑不是故意的,她也是希望你们好好的。”
李桂川接过红薯,掰了一半给周礼,看着他的眼睛,笑道:“娘,我们不会介意的,索性姑姑说的话,也不是坏话,也是真心希望我们日子能过下去。”
李桂川和周礼都不介意,李海和元氏这才放了心。
明天是元氏回娘家的日子,李海想着一大家子都回去,周礼也一起回去,元家那几个小子,对周礼可真是喜爱得不行。
谁让他会打猎,在这边的穷乡僻壤,谁家会打猎,那可真是很厉害的,元家和李家都少了一分血性。
周礼有,自然喜欢他的男孩多。
李海好笑,看向周礼“礼小子,明天没啥事儿的话,一起回元家吧。那边几个小孩可是说了,等你过去,若是不能过去,他们可真的要来找你了。”
元氏笑得也无奈,以前一大家子,谁都觉得周礼凶狠恶煞的,十分可怕,千方百计地劝阻,绝对不能让李桂川嫁过去,可如今日子过得好,人家周礼也是个好的,便天天惦记人家。
、194第194章 迟疑
194第194章 迟疑
年纪还小的时候,确实不能以貌取人,周礼脸有伤疤,又黑,在黑脸之下,藏着一双大眼睛,眼睛里,黑白分明,远远一看,在黑夜里,只闪着一个白眼,看着着实可怕。
可谁知,这样的男人,是个憨厚的呢,憨厚之余,不失聪慧,是个掌控能力很强的男子。
而李奕章,乍一眼过去,平平凡凡,是个朴实的,可真正的他呢,耍赖,诬陷他人,还喜欢动手动脚,懒惰
和周礼相,长相是差别很大,性情也是天地之差。
都说三十岁之后,相由心生,一般这样以貌取人才有一定的根据,像韩氏这种,一看是个蠢的,还是个不好惹的。
按下不提,周礼自然没事,于是他点头:“好,明早一早,我起床便把马车装好,等你们到了村东头,再一起去元家村。”
“好。”李海拍了拍大腿,这件事算是定了下来。
屋子又安静了下来,只有豆豆在一旁睡觉打呼噜的声音。
李桂川想了很久,才开口道:“娘,咱们家过完年,是不是该买米了”
元氏纳鞋垫的手一顿,抬起头来,瞟了一眼李海,说道:“是啊,娘和你爹想着,要在村里买,免得麻烦,过完年,又要春耕,又要去摆摊,人手不够,也不必舍近求远,去隔壁村收粮食。”
次,周礼之所以去隔壁村收,是不想让二房生意还没起色时,被人知晓,这也算是周礼给二房留的一点面子。
可这几个月做生意下来,二房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好,自然不必再遮掩。
买粮食是迟早的事儿,村里有人卖粮食,自然不必再跑到隔壁村,麻烦不说,村里人还以为二房发了财,看不村里人了。
二房也要名声,所以能避免的麻烦,尽量简单一些。
“看娘的意思,是知道去谁家买了”李桂川笑得调皮。
周礼点了点她的鼻子,说道:“是啊,娘打算去翠花家买一些,还有二狗子家,轩儿说,二狗子家想要卖一些粮食,娘去问过了,这两家加起来,卖的也能撑两个月,狗剩家再卖一些,三家加起来,也能维持三个月的生意。”
元氏做事稳妥,李桂川是知道的,只是翠花家,还真是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