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分节阅读 313

分节阅读 31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又一个姓崔得,都是出自五大姓。老实说,这五大姓真的不愧是五大姓,子弟都蛮优秀得。李忱对这世族感觉挺复杂的,想要消灭他们,可是看他们子弟蛮出色得,又有点舍不得,反正唐代已经是科举抬头了,留一些五大姓子弟,也是一种制约。他就暂且观察了。

对于党争,你说他不好嘛,其实对皇帝来说,是一种制约得手段。用的好,就是皇帝得刀,李忱厌恶党争,不过也暂时还没想好要怎么办,目前就是希望,让官吏来源多一点,利益不同,将来才不会沆瀣一气。

最后一个徐泗军乱,诏义成节度使卢弘止平乱。卢弘止,之前他任户部侍郎,提出了改革盐法,卓有成效。后来出任义成节度使。义成军,地方虽小,却很重要。同时命淄青节度使郑光,一起出兵平乱。务必要尽快打通大运河漕运。

讨论了这么久,从白天讨论到晚上,连早朝都没上,中午几个宰相在绫绮殿用过膳,又是连着下午得讨论,总算有了结果了。李忱想来背后都一身冷汗,这几个叛乱,实在太狠、太准。

还好没能成事,要是真成了,大唐也完了。从地图来看,徐州、江西、长沙、宣州、岭南、容管,还要加上浙东军乱。若是都成了,大唐财赋重地全毁,

虽然浙西、淮南、淄青还在大唐手中,可是大航运被断了,大唐真的就危险了。数镇同时动叛乱,虽然力度不大,可是真让人胆颤心惊。不过,这还难不倒大唐。

不过,目前来说,还有个问题。就是要钱。目前夏税还没收上来,大运河又断了。大唐国库可能没钱了。为此,李忱和宰相商量,又招来了苏莱曼。最后达成了协议。

唐廷将会以盐税为抵押,向大唐第一银行,借款五百万贯。大唐盐税,去年一年可以达到六百多。如今虽然战乱打折,可是用盐税作抵押,贷个五百万,还不是问题。

关于朝廷借钱,苏莱曼没有答应。没有马上答应。越显富态得他,一副在商言商得样子,说,要再研究,不能马上答覆。

大唐银行,乃是朝廷的银行,如今国难之际,如此推诿,是何居心。,周墀怒了,他对喝叱苏莱曼,然后对李忱说,若是不借,强借就是了。不然办他一个通敌得名头。

苏莱曼老神在在,有恃无恐,不光是他可是李忱的岳父,也是国丈。还有,大唐第一银行,也有皇家股份在,根本不惧。还有他的态度也是李忱授意得,公事公办,所以他老神在在。

爱卿稍安勿燥。,李忱笑着制止周墀,银行,不光是官府的钱款,还有百姓的储蓄。我的意司也是,慎重为上。

为了避免日后,若是朝廷亏空,动辄向银行借款,慎重是有必要的。我会还,可是日后呢如今若是不立下规矩,这银行早晚会沦为后世朝廷与取与求之工具。

这无疑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有银行在,朝廷才有调拨得空间,若是连银行都没了,朝廷只借不还,朝廷信用破产,危矣。,李忱说完,宰相默然。

银行得功效,他们知道。确实如今朝廷不用像以前那样,还要兢兢业业得存钱,就为了日后战事、赈灾之用。如今只要借钱就好。若是肆意妄为,银行破产,那又走回之前得老路了。周墀其实也就是恐吓一下而已。

事情就这样定下了,苏莱曼说研议,只是个态度,当然会借的。不过是在李忱授意下,要摆正姿势,不能让日后,朝廷想借就借,如果真生那种可能,银行绝不能借。

终于,好不容易摆平了叛乱之事。七月,最迟到七月底,大唐夏税收上了,虽然遭逢兵灾,跟去年持平,这已经很不错了。几路进兵讨平幽州得,也兵围幽州,眼看大事底定,祸事奏起。

域外各族联军,二十万,威逼大唐天下震惊。8

第五百零九章 切莫太得意

渤海国。 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兴起大概是玄宗朝。地理位置,是日后东北得地区。部落主体是粟末靺鞨人,首任国王是大祚荣。

粟末靺鞨人,最初是以反唐起家得,据信他们是日后女真人得祖先。最初是依附高句丽,算是高句丽得属国。不过被高句丽倍大唐击败,粟末靺鞨人被强行迁移。

后来契丹人反唐,粟末靺鞨人也起兵了。不过被大唐摸摸头。大祚荣之父接受了大唐册封,可是他伯父不同意,被唐军所杀,其父逃亡途中病故了,他带领族人逃亡,击败了追击得唐军,建立了震国。

大祚荣比较识相,多次遣使向长安称臣,没有因为击败依附大唐的契丹将领,就自以为了不起。他像他父亲一样,被玄宗摸了头,敕封“渤海郡王”,加封为“忽汗州都督”,渤海国建立。

日后,渤海国勤于向大唐学习先进制度,不断改进,有了发兵的本钱,便开始扩张领土。成为大唐东北地区强国。

渤海国传到如今,已经历经十一世,如今国主是大彝震,已经继位二十多年,他是除了开国大祚荣之外,在位最久的一个君主了。前几任,除了他祖父,大仁秀外,前面数任都挺短命得。最长四、五年,短命得不过一年而已。

大王,可要考虑清楚了,如今昏君在位,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已经激起各族怨愤与不满,冀王有志框伏天下,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邀请各族,共同反抗残暴得唐廷。

三十万各族联军,室韦、山奚、契丹以及靺鞨各部落,尽皆响应,大王若是不参与,远得不说,若是各部大有所获,渤海国将岌岌可危。近的,这三十万联军,恐怕就要先铲除渤海国了。

马元武正在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渤海王宫中,阴磔得笑着,他的目标是前方,一个昂藏大汉,马元武努力游说着,劝说渤海国王出兵。

渤海王大彝震,一言不发,像是看一个小丑在表演。大彝震虽然年老,可是老当益壮。身高体胖,一双黑粗的剑眉,让他看起来很是果断,一个高高地隆起得狮子鼻,显示他的精力旺盛,配上唇上茂密得胡须,显得极具威严。

不要看马元武侃侃而谈得样子,其实大彝震给他的压力颇大,在他看来大彝震还颇具人君气象,甚至还超过大明宫那昏君。

当然,这其中颇有一点贬低得意思。此外,他对李忱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刚登基,一副不理朝政,整天游荡得纨绔形象,难免会觉得李忱大大不如他。

相反,若是渤海国能登高一呼,以大王得威势,渤海国之强盛,不难成为领导者,那些蛮子,只盯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