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反攻(六)(1 / 2)
桂林在7月28日得以光复。7月28日,第三方面军汤司令下达了向全线追击的作战命令,以期将日寇赶出广西,进一步孤立驻守广东的日军。次日,聚集于桂林地区的我军开始行动,一路向北,紧追后撤之敌,相继收复大、小溶江、灵川、兴安等地,使退却之敌没有半点喘息的机会。
到8月6日止,日寇第11军已全部退集全州一带。此时,第13师团已退入湖南境内,脱离了第11军建制。第11军所辖部队仅有第58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2、第88旅团,这些部队在桂林作战中均遭重创,兵力单薄。如果仓促退入湖南,在尾追的中国军队紧逼之下,有溃散之可能。
据日军记载,“军司令官撤出大溶江以后来到全州。全州和柳州,桂林一样要确保1个月”、“现在军指挥下的兵力仅有一个师团(第58旅团),两个旅团(第22、88旅团)。越过全州北侧的省境,就是湖南辽阔的原野”。为此“军司令官决定在全州地对敌人进行一次最后的痛击,将有利于今后的撤退作战。”
这个时候的追击鬼子的我军可谓士气如虹,快进如虎,对于撤退中的鬼子紧追不舍,很多日军的小股掩护部队,特别是一些小队级的部队往往在优势国军进攻下团灭。众多面对接连收复各大城市的战果开始有点飘飘然了。用日军战史的描述为“(中国军队)那种恨不得骑在头上来的追赶,完全忘乎所以”。甚至一度出现过10名中美军官受第175师战报的蒙蔽,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驱车开进了尚在日寇掌握的三都据点,当场阵亡9人,1人被俘的恶劣事件。
8月5日,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下达命令,希望下辖的20军和26军各部协同作战,争取在8月15日以前攻占全州。
正在20军向全州高歌猛进之时,杨志却突然想起了,抗战胜利前夕,在解放广西最后沦陷的一座城市全州的时候,20军遭遇鬼子埋伏,导致重大伤亡。日寇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为了给日军主力争取足够的时间撤离桂境,命令驻在全州的58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2、第88旅团等部,利用有利形势设下了埋伏,从而使突入城中的20军与26军部队遭受重创。
而此时杨志正率特战团和肖传伦398团抵达全州西南方向,便当即下令暂缓进军。命高杆龙将侦察连分为数支小队(携带数部步话机),迅速向全州西北、东北及东南方向地区进行侦察,一是了解全州周边的全面地形,特别是山林、山谷等易于藏兵之处;二是探查鬼子是否有大量伏兵,甚至有坦克战车、火炮等重型武器,并强调一定小心谨慎,鬼子极有可能设下了伏兵,务必将鬼子部署探查清楚。
高杆龙领命而去,很快各小队分散潜入指定区域展开侦察。杨志则带着部队就地休整,同时研究地图。肖传伦也凑过来,两人低声交流着应对之策。
全州,又名全县,位于湘桂交界,也是湘桂铁路线上的重镇。在当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交通枢纽站。也是南进岭南、北入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全州是盆地,盆地南面是湘江,无法徒步涉过,全州北面、西面是孤立高地,密林覆盖。于是,日寇第11军司令笠原幸雄利用这一有利的地理特性,作出了伏击部署:
一以藤喜代志少将之独立混成第88旅团,主力位于全州之后方,一部与国军保持接触,诱使其大部队进入全州城。
二以米山米鹿少将之独立混成第22旅团,佯由全州后撤,然后左转隐伏于全州铁路以北密林山区之彰甲村、周家坪、大喜塘、花木桥、石脚、石板岭、龙安岭地区,作好战斗准备,并派出隐蔽哨,观察我军之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