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 >每日医案 > 八百二十章中医药调理悲啼不眠不食

八百二十章中医药调理悲啼不眠不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悲啼不眠不食

[病案]林某,女,16岁。自幼性格内向,素性抑郁,寡言少语,鲜有笑容。1958年11月间,因在外地工作后返家,突然情绪失控,悲啼不止,连续三日不眠不食,家人见状甚为忧虑,遂请中医诊治。

医者诊视时,见林某形体羸瘦,面色苍白无华,精神萎靡不振。患者常以手捧心,似有胸中郁结之状。医者询问其病情,林某却神情恍惚,不知所答,只是悲啼不已,情绪难以自控。诊其脉象,微细无力。

[治则]安神宁心。

[取穴]刺神门、内关,次日复诊云:针刺当晚即无悲啼,且能进食稍许,入睡数时。但终日痴坐不言,问之尚能对答数语,自诉心悸头眩。继取通里、心俞两穴以提神。针后当日下午即知饥索食,意识亦清。继刚取通里、大钟,加足三里强壮,俱用兴奋法。以后精神恢复正常,不数日恢复正常工作。

[评析]《黄帝内经》有云:\"心之华在面。\"此论不仅揭示了心与面部色泽的密切关系,更阐明了心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核心地位。今观患者面色无华,苍白萎黄,此乃心气虚弱之明证也。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虚弱则神明失养,神不内守,以致出现心神恍惚、意识不清、状如痴呆等症。更兼有悲啼不止、夜不能寐、食欲不振等表现,皆为心神失养之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