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技术小组(下)(2 / 2)
让李怀德也进组吧,他在后勤统筹上有两把刷子。”
听着不管事儿的陈组长,做了吩咐,陈处大概的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就过去跟一机部的同事交流了。
三人都还有些抹不开,谁让陈处跟副组长熟悉呢,三人里也以陈处的年纪最小。
面对陈冀生有些困难,但面对专业领域,这三位可都是技术官员,不过一时三刻,就有了人员名单。
轧钢厂这边,还是李怀德主抓,老杨又一次被排除在核心项目之外,也知道恶了这位陈干事的后果了。
老杨落寞的离开,陈处三人也去召集人手了,现场就剩了两人,李怀德这才战战兢兢的走到了陈冀生的跟前。
“陈组长,咱们做什么准备”
现在的陈冀生在老李的眼里,就是一株巨大的榕树,最初以为是小树,没想到就是人家露的一根苗。
现在的榕树也不知道形容的准不准,反正老李面对现在的小年轻,有种群山压顶的窒息感。
“组织一下厂内机修的人,会改造设备的也拢一下,先紧练紧练,检修一下厂内的设备,搂一下库存的配件。”
陈冀生估摸这技术小组想要确定人员,怎么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要等资料翻译一部分之后,才能召集。
而且这个小组还是不固定的,随着资料的解析,人员一定会有增减的。
这次去一机部算是收获满满,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技术小组了。
这不是轧钢厂内部的技术小组,而是一机部的技术小组,挂了一机部的牌子,就能在外面招人了。
现在这块牌子被一机部限制,能量不是很大,没了一机部的限制,这块牌子征召的范围可就大了。
除了一些绝密的工程,除了部队,不受征召的单位可就不多了。
这块牌子必须保住,跟那位大人物说的一样,大半年的时间里必须出成果,必须要稳定好这个技术小组。
交了保密证件,出了隔离区,陈冀生又找到了刚刚回到办公室的老杨。
“陈干事,我也想参与这个技术组,我是技术出身的。”
见面,做了一路心理建设的老杨,不想被李怀德顶下去,说出了今天之前,还说不出口的请托。
“术业有专攻,老李只是在做后勤,你就别进了。
轧钢厂这边的工人培养,李怀德不成,必须你来抓总,这是两个项目的基础。
没有技术过硬的工人,再好的项目咱们也落实不了,最多给你两个月时间,技术培养必须全面展开。
五个月时间,原本的青工,必须熟练的掌握机床的操作。
最多八个月,后续人员,必须达到青工的水准。
这次有了一机部撑腰,工人技术等级评定,也可以进行了,名额一机部会派下来的。
争取八个月之内,现有的青工技术等级,上一到两个级别,这是要实打实的,谁在这个上面做文章,开除!”
给老杨吃了半颗定心丸,剩下的半颗不是给他的,而是给厂内工人的。
技术等级的评定,涉及到了工人的口粮,具体怎么弄,陈冀生心里也没章程,时间还有,需要看一下。
现在的等级评定,可不是靠考试的,轧钢厂这样的部属企业,是一机部下发名额,再由厂内做评定。
想要在全场搞技术评定,没有一机部的支持,只能做纯技术上的等级评定,与口粮配额是没关系的。
而一机部的名额,就是带着定量的评级,提了级别就是提了定量,对工人而言重如泰山。
“陈干事,青工上千,真能让一机部派名额下来”
听到这个,老杨也不淡定了,真能弄这么一场等级评定,那他就是轧钢厂的大功臣了。
职工技术评级,停了六七年了,每年厂里从一机部领来的名额都是凤毛麟角。
现在给工人评个等级,不比弄个干部身份简单,许多青工也就有个进厂之后的等级。
虽说一机部也有零星的指标,但几千人的大厂,那点儿指标根本不够用。
僧多粥少,了。
以师带徒,师父除了得给徒弟本事,评级也要给弄的,啥也没有,难免师徒反目成仇。
与其拉一群仇人出来,不如做个老师傅顺心,问题出在了根子上,青工们的手艺学不成,就成了结果。
老杨不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而是解决不了,就只能看着了。
“上千这个得问一下一机部了,几十个是没问题的,这么多,粮食口的压力就大了……”
问题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差不多五九年取消的评级,粮食未必不是原因。
陈冀生的托词找的很好,老杨高涨的情绪,也落了下来,粮食可是个大问题。
看着老杨冷静了,陈冀生笑了笑,继续开口。
“行不行也得试试,咱们这边不能撂了挑子,万一成了。
你一个厂上千青工,就几个能过等级考试,那就丢人了……”
老杨忽上忽下的情绪,倒是给了陈冀生提示,这事儿有章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