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秦始皇嬴政的安排!(2 / 2)
嬴政让他起身,“走吧,今日的朝会时辰到了。”“萧先生,可要随我前去”
萧然道,“我去看看。”
上朝会的宫殿十分宽敞,萧然跟随在嬴政身后出现。
朝中大臣余光打量着萧然。
嬴政坐在最上首,命人给萧然安排了座椅。
“今日朕有一事要昭告诸位爱卿。”
“朕将在宫中设立学宫,朝中官员可自愿送子嗣进宫学习,朕的子嗣则是全部进入学宫。”
“左丞相李斯,将军蒙恬,你二人作为学宫老师,可有异议”
这种事算不上什么大事,朝中大臣没有人反驳。
蒙恬和李斯上前半步,“诺!”
没想到,这一场朝会没什么大事,萧然听得昏昏欲睡,好不容易等到下朝,就带着嬴政离开阿房宫。
……
即墨古城
萧然为嬴政安排好了房间。
“劳烦萧先生为我解惑。”上次前来,不过是短暂停留,屋内的东西嬴政一眼望去大多奇异。
萧然简单介绍了平日里常用的东西,还有热水器可以洗澡,浴缸泡澡等等。
“有事喊我就成,我会及时过来。”
“多谢。”
等到嬴政洗漱结束,出房间看到萧然正在看电视。
“此物如此神奇,大秦能否使用”嬴政盯着电视沉声询问。
萧然摇头,“不行,大秦没有电,在大秦想要搞出电力不太可能。”
电视里正好播放历史讲解。
“教授,秦始皇的陵墓为何还不能打开”
“秦始皇墓中含有大量的水银,危险性很大,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我们不会进行挖掘。”
嬴政道:“挖掘我的墓”
莫名的萧然有点尴尬,从某种角度来说,挖墓这种事有点不道德。
“历史发展中,书籍记载不够详细,所以发掘古墓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方法。”
“说起来,你后来进行焚书坑儒,有好几种说法。”
“有人记载你烧的是方士的杂学书,有的人说是你烧的是儒学经典。”
“再加上后来,楚霸王项羽焚烧阿房宫,毁掉的古籍更多。”
萧然叹气,历史都是胜利者记载的,烧书的做法更是有不少,挖掘古墓了解历史算是最准确的方法了。
“我不会随意焚烧儒家经典。”嬴政为自己辩解。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还是要等到秦始皇陵挖掘出来后才能知道。
萧然还是默默的换台。
“项羽乌江自裁……”
“楚汉之争……”
一瞬间,萧然索性不换了,今天的电视有毒。
嬴政忽然道:“胡亥死后,赵高又是如何死亡的”
皇帝没了,赵高必然会登基,而那时候天下大乱,四处都在起义。
赵高的下场如何惨烈,嬴政还是有些好奇。
“赵高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赵氏的血统,想要登基。结果文武百官无声的反抗打碎了他的皇帝梦。赵高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由于起义军四起,大秦崩裂,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
“就在赵高准备想掌控胡亥一样等待着子婴登基,子婴与自己信任的人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登基,时间一到,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正式登基。可子婴借口有病,不愿意去。赵高亲自去请,他一进门就被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砍死。随后,子婴让群臣进宫,批判赵高的罪孽,并夷三族。”
听到赵高没能登基,嬴政脸色缓和。
“身为王室子弟倒也没有辱没家族。”
对于子婴的做法,嬴政还算满意。
萧然有些惋惜的道:“子婴看起来还算有头脑,可惜大秦已经分崩离析,又没有可用将领,早已失了民心。”
“在刘邦即将攻进咸阳后,他选择了投降。”
“子婴投降后,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刘邦没有同意,而是把他看管起来。刘邦准备在关中称王,曾想让子婴担任国相。一个多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当即杀死子婴,纵火焚烧阿房宫,并在咸阳内大屠杀,秦朝大量的记载书籍已经多年底蕴全部不复存在。”
“项羽是出自七国中哪一国他为何要在城中屠杀焚烧”嬴政皱眉询问。
楚霸王项羽攻进咸阳后所做的事,确实令人心生畏惧。
焚烧阿房宫也就算了,还在城内进行屠杀。
百姓何其无辜。
萧然道:“项氏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少时不爱学习,但怀有反秦大志,跟随项梁学习。”
“因此成就了他自信、专横,甚至残忍,但也有宽厚和仁义的一面;在对待俘虏一事上,项羽很宽容,在自己的军队中实行平等待遇;可惜不够谨慎,在楚汉战争后期开始个人专断,不听劝告,导致军队指挥混乱,最终失败。他率领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即已抵达乌江,可是没了退路”
“不是,他带出来的江东子弟尽数死亡,自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所以才自杀。”
项羽这个人确实矛盾。
能做得出不听劝解,将人烹杀,又和士兵们谈论平等关系。
而乌江自杀,更是让后世很多人不能理解。
“关于项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霸王虞姬,要是有兴趣,我可以带你去看。”
萧然忽然想起最近看到的消息,即墨古城即将有京剧巡演,正好就有霸王虞姬的戏。
除去秦始皇,公司里其他的人都有机会看过霸王虞姬。
“那就多谢萧先生。”
嬴政随即说道:“这天下最后落在了谁的手里又是什么身份”
“楚汉之争,取得胜利的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他建立了汉朝。”
“不过,他汉朝建立后,使用的是你所制定的律法等等,少部分进行了更改。”
“刘邦没起义之前的身份,是个极小的地方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