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2(1 / 2)
载入正史的。
这时候,尉迟大叔也不知道想到了啥子,凑到了李叔叔的耳朵边上小声地不知道在嘀咕啥子,我支愣起了耳朵偷听,隐隐约约只听到了三五个字,这时候李叔叔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猥琐的笑容,而且目光是落在了李慎的身上。
李叔叔似乎觉得这事儿当着咱们这些小辈就这么谈论着实不妥,抬手阻止了尉迟大叔继续在他耳根子边唠叨,冲我们勉励了几句,让我们三位年青俊杰闪人,他们二老还有重要的国家大事需要商议。
完事了,成功了,咱的步子也轻快了许多,不过,某人方才的表现着实让我很不快活。走到了没人的地,一个铁沙掌就落在李治的肩膀上:“小子,你牛,想害为师咋的”
李治鬼叫一声,作受内伤状:“俊哥儿,您这是甚子话,非是小弟不帮你,而是我父皇天威太盛,站他跟前,我能挤出声来就算不错了,再说了,尉迟老儿那三大盏酒让小弟此刻还头晕目眩的,心神恍惚之下,出错也是难免的,还望俊哥儿莫怪才是。”
第1022章 包揽前六名
“放屁,本公子就知道你小子没老实的时候,还是小慎比你实在,宁可不说话,也不愿意出卖自个的师尊,对吧”我一扭头,咦,李慎呢李治干笑两声,指了指那拐角处,李慎正抱着一根树丫在那蹲着吐得唏哩哗啦的。那脑袋瓜一上一下的摆动着,似乎在跟这株枯树进行意识交流。
“可怜的,瞅瞅,王爷都能吐成这样”我下意识地咧咧嘴笑道。嗯,很有点兴灾乐祸的意思,谁让这小子平时装酷,本公子让他喝二两,常常婉拒,这下好了,平时不锻炼,上了阵仗,受罪倒霉的是自个。
边上的李治也摇头叹道:“十弟怕是不成了,俊哥儿,要不今个就在长安歇息一夜,明日再回渭南如何小弟也该回家里边,见见我家那福儿了。”
我歪头一想:“成就在长安歇一夜,明天咱们再回渭南也不迟。”正说话间,李慎总算是向那株难看的枯树倾诉完了他的倾慕之情,面色青白、晃晃悠悠地朝着我们走了过来,挤出一个跟恐怖片里差不多的妖异笑容:“让师尊和九哥久等了。”
“没啥,倒是你自个小心着点,下次不能喝就别逞能。”李治还是兄弟情深,上前两步扶着脚步有些虚浮的李慎安慰道。
我摸摸下巴摇了摇头:“你九哥说的这话可听不得,照我看啊。你哥俩都该锻炼锻炼,特别是你。”我这话自然是冲李慎说地,李慎一脸的莫明其妙:“我干嘛了我”
“你不是还没娶亲吗”我笑眯眯地道。李慎点了点头,一脸的疑惑:“那是自然,莫非为师您还想替我作媒人不成小弟现如今可还没那心思。”
我咧咧嘴:“为师才没那闲功夫,不过。为师倒是知道一点,尉迟家有女,年方十四,若是小慎能得此佳妻,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就是不知道这丫头能长得像谁要是长的跟尉迟大叔一般模样,那可就大大不妙也。”
“啊”李治和李慎这哥俩嘴都咧得老大,那模样,就跟双胞胎似的,李慎的模样,都快让我给吓哭了。看样子生怕娶个虎背熊腰地尉迟婆娘,那往后还有没有活路了。“师尊,您这不是别是吓人吧”边上的李治赶紧捅了捅我,嗯。李慎抬眼瞅向上。不知道是看天还是看哪个树丫叉好丢白绸,准备自尽得了。
我嘿嘿一笑,冲这傻小子挥了挥手:“别以为师尊这在是吹牛,方才为师倒是偷听到了半截话儿,你爹跟尉迟大叔怕还真是在商量这事儿。”
“那咋办师尊,九哥,你们二位总不能见小弟我往火坑里掉而见死不救吧”李慎一脸的悲戚之色,最主要就是这孩子的审美观一向很正常,生怕自家的夫人日后真要是跟尉迟大叔长得一般模样。那可就真是一辈子水深火热了。
我很能理解。就像当初程叔叔想把他七闺女嫁给我时候,那时我的心情又何尝好过,成天的心惊胆战。睡觉都能让恶梦给吓醒过来,何况于李慎这个神经脆弱的娃子。
不过,尉迟大叔家的闺女我还是知道一些的,没我形容地那么夸张,小模样也长的挺周正的。若真要捡尉迟大叔那样的话,长安不早传遍了才怪,要知道,长安百姓其他地本事咱不好说,可这编排八卦地本领,那可是轮起大拇指论第一的。
听到了我的劝解之后,李慎是稍松了口气,可是这孩子还是担忧,生怕让我给忽悠住了,万一娶一母老虎进家门,那还了得
“这好办,再过些天,就是我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冬运会的日子了,让尉迟双胞胎带着她妹妹去看那个学院的冬运会,到时候你不就能瞅得见人了吗再说了,尉迟大叔可就这么一个嫡亲的闺女,嫁给你,算是你有福气才是。”我白了李慎一眼。
边上的李治也替自家的弟弟高兴:“那赶情好,十弟早些成亲,到时候,让为兄也再多俩侄儿,也好热闹热闹。”历史上李慎的婆娘是谁我不知道,可眼下,能娶上尉迟大叔地闺女,该算是他地福气才是,要知道,尉迟大叔的身份虽然也就是一位武将,可毕竟与李叔叔的关系相当地不一般。
自归附李叔叔后,凭借高超的武艺,多次冒险救李叔叔于危难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尤其在玄武门事变中,不但杀死李元吉,还救了李叔叔的命,可以说,没有尉迟敬德,就没有大唐王朝的今天,能娶得他的闺女,也能让李叔叔增加一些对他这个儿子的关注度。
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多成一点气况且,这事儿又不是我怂恿的,不过是乐见其成罢了。李慎虽然心里边还有些说不出的滋味,可以对这事儿也确实无可奈何得很,毕竟,一向性格温和,不擅与人争的李慎是没办法反对这件婚事的,李治也照样没办法,本公子更没理由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