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2(1 / 2)
激进派强烈的要求,希望朝庭能扩大两税法和基层官吏改革的步伐。
年青士子本就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有了他们的支持,这就代表着有了一股子新兴的力量对于国家改革的支持,而且官吏集团中虽然也存在着反对的声音,但是相比起更能说会道,占据了道义制高点,本着为国为民为出发点的学生们比起来,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压制了下去。
百姓们也喜闻乐见,至少,身为大唐帝国最高首脑的李叔叔是这次改良的倡导者和指引者,对李叔叔的大量歌功颂德,也使得那些别人居心之人很拿得找到反击的目标,为啥谁敢去攻击李叔叔,那不是明显的自个闲得蛋疼了想挨抽吗
“妙俊哥儿您这一手实在是高明,我父皇昨个夸了您一宿,害得我今天回渭南,一路上都在打瞌睡,在门口差点让台阶了一跤。”刚刚进了门的李治屁股都还没沾上矮榻,就在我跟前手舞足蹈地夸张道。
正在吃早餐地我只得放下了碗筷冲李治笑了笑,一副神算的派头,实际上,我也根本就没有想到,由于老三他们这群笨蛋的一次不成功的冒险,使得本公子冒出了这么个不成熟的主意。而结果,实在是太出乎预料了。
第1005章 黑心肠
取得这种另所有人都瞪目结舌的结果,确实是令我自到,不过,经过了我长时间的思索,总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的大唐,是一个具有开明的、开放的社会环境的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国家,正处于年轻旺盛的朝气蓬勃发展时期,舆论的导向,往往占着很大的政治倾向和指导性意见。
这一步,咱还真是走得对了,当然,我自然不会去谦虚咱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我三根手指头括了括下巴:“呵呵,了的,你爹也太抬举我了,对了,你不是昨个才回去,说是要回长安多呆上一段时间,跟你的婆娘在家里边多多温存一番吗怎么又溜跶回来了”
婉儿得到了我的示意,又赶紧拿来了一副碗筷,总不能让这位自称一夜不眠不休米水未尽的太子爷瞅着我在这儿美泛泛地吃早餐。
李治一屁股坐下,埋头就先喝了几大口肉沫粥,抿了抿嘴角接口道:“没办法,原本我还想回去好好陪陪家里人,还有我那家福儿,可惜父皇老觉得我与其呆在长安无所事事,还不如在渭南继续呆着,多跟您学点东西。对了,昨天父皇到是跟我漏了一个消息,很要紧的。”
李治凑到了我的跟前,还鬼鬼崇崇地瞅了瞅四周,嘴角边上还挂上两粒没煮烂的米粒,害的我赶紧仰身后退,离他远点,这位太子爷就是喜欢大惊小怪。我冲李治闷哼了一声。指了指嘴角道:“大清晨的,怎地做出这副鬼崇样来,有话就直说。还有,把你嘴角给收拾干净。还太子殿下,吃早餐都跟条狼似的,不认识的人怕还当你是山沟里钻出来饿了几天的穷汉呢。”
李治干笑两声:“这还不是饿地,这事,我可真没骗您抹掉了嘴边的粥渍。凑到了我的耳边小声地嘀咕了起来。
我放下了碗筷。紧紧地盯着李治。李治赶紧伸两根手指头指天:“小治绝无一句虚言。再说了,这种事儿。想骗您也骗不了啊,您说是吧”李治眼巴巴地瞅着我,而我。却没有多大的反应,两眼眯着,在思考。思考着李叔叔这种方法的利与弊。
-------
“嗯,不成。这样法子有缺陷,到头来,苦地是百姓,咱们渭南地成绩,很快就会灰飞烟灭”我长叹了口气,盘起脚坐着,手指在脑门上按压了起来。李治瞅着我地表情小心翼翼地道:“俊哥儿,莫非您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不是不妥。而是极大的不妥。”我有些幽怨地道:“你爹爹需要人材。这我可以理解。另外还有一点。陛下要让他们离开,去其他地方推广,这事我也赞成。可目前不能就这么突然横插一杠子,再说了,渭南地改革,才不过一年多一点的时间。现在确实看到了好处,但是。坏处呢谁敢说没有,至少我自己都不敢说,再有,在渭南这片地,有什么难处,又或者有什么错误,都在陛下的眼皮底下,很快就能发现加以纠正,今年不过是第一年罢了,我觉得最佳地时机是三年之后,就算不是三年,至少也得等到明天秋天。”
“时间越久,问题就会越清楚,很多现在看不到的问题就会浮现出来,我们就能想办法加以解决,所以,陛下有些激进了。”我深吸了一口气,看向李治道。李治这会子才有些鼻子尖冒汗:“那是那是,不过我父皇也没说这会子就要人,而且是让我来能你打听打听,怎么做才更合适,毕竟,人材要从你这才挖。”
这个,这不是给我增加麻烦吗先人你个板板的,才过了多久地舒心日子,李叔叔又想来挖我的墙角。不成,不能让他这么干,至少咱不能就这么累死累活地,得想个招,既能给李叔叔输送人材,同时又使得渭南的工作继续得以顺利的推广。
沉思良久,我两眼一亮,得意地大笑了起来:“为师有主意了。”“什么主意”李治很感兴趣地凑上了前来。我嘿嘿一笑:“陛下既需要用我手下的这些人才,那么,就先送些人来。”
“怎么可能,位置都还占着呢,而且俊哥儿您刚才不也说让我父皇不要太着急吗”李治不明白。
我详细地给他解释起来,李叔叔既然准备明年年末从我这里抽人前往辽东道、藤原道、流求大岛、南诏六部、还有林邑州、护府、安西都护府等地去主管民政改革,这些地方是试点,最主要就是还没有什么势力地形成,就像是一张刚刚摊开的白纸,谁便你画上什么都成。
另外这些地步如果也同样推行改革成功,那渭南就属于是中间开花,而那些地方就等于是从四面合围,这样一来,改革的进程肯定要顺利得多,况且这些地方进行了改革之后,培养地大批官吏就能熟练地推行新政策,而不会使得百姓和官吏们都对着新税制干瞪眼。
既然要人,那么,李叔叔还不如现在就调配一批官吏来渭南,就在这里蹲点,当副职也成,当见习官员也曾,呆上个一年多的功夫,等到时候崔仁师他们离去了,而我这里还照样有人能顺利地接手渭南的工作,使之不会造成断层,而我,也同样不需要太过累劳,一举数得,李叔叔会拒绝吗
“这主意好,我父皇肯定不会拒绝”李治十分畅快地笑了起来。“不过,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是不是还想让咱们这些兄弟们跟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