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调教初唐 > 分节阅读 498

分节阅读 4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头了,不过,你可真把孔颖达给得罪死了。”老爷子坐在矮榻之上摇着手中地折扇,慢条斯理地说道,听老爷子这语气,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绝对不是在生气。

我冲父亲赔着笑脸道:“嘿嘿,父亲,孩儿这也不是被那位孔老大人给逼急了这才口不择言的吗再说了,那位老大人也够厚脸皮的,生生在人跟前说不过我了,干脆装晕死过去。”

老爷子似乎想起了当时的情景,笑了两声方觉不妥,赶紧又板起了脸,瞪了我一眼:“少在这儿胡说八道,若是传扬出去,小心老夫打折你的腿。”

倒是娘亲没老爷子那么多的顾忌,娘亲掩嘴笑了起来:“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孔老大人,再怎么地,人家也是咱们大唐学术泰斗,有你这么贬低人地吗”

“孩儿可是实在人,用得着冤枉他吗”我有些幽怨地道。孔老大人还真是厚脸皮,硬是装昏迷装到了长安城里,在太医署的急救之下方自悠悠醒转,而后,向李叔叔说什么他无颜为官,要求致仕,害地老爷子都替我赔礼道歉这才让这位孔老头回心转意,半推半就地继续主掌国子监祭酒一职。

嗯,这么说有些无耻,或者是我的心思太过猥琐了,总把人往坏处想,不过,最主要是那老家伙给我就没留过什么好印象。“对了二郎,你准备何时还始办学”老爷子端起了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朝我问道。

“孩儿是准备明年春天,一来嘛,现下要准备秋试了,那些人正急着去考取功名,这个时候开始招生想来很难,加上书院之内地很多设施都尚未齐备,所以孩儿想就先上藏书阁多开上一时间,增加一些人气,另外,再请一批德高望众之士向书院讲学释疑。”

“哦呵呵,好算计,这倒是一良法,不过,你准备请谁去啊可别忘了,我朝儒学魁首可刚刚被你折了面子,莫非你还想请他不成”

老爷子似笑非笑地瞅着我道,眼睛一眨一眨的。

瞅见老爷子的表情,我心中一动,嘿嘿一笑:“哪能啊,那位孔老大人,我可不敢再去寻他的麻烦了,不过,孩儿想,我大唐朝堂之上,亦有多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在儒学上的造诣不会次于这位孔老爷子吧

不说旁人,就算是父亲,必然也不输于那位孔老大人。“

这话一出,娘亲拍了我脑袋一巴掌:“臭小子,就知道拍你爹的马屁,不过二郎这话可也不错,老爷,您也是一位遍阅诸子百家,融会贯通而用的大家,咱们家俊郎都说这话了,毕竟咱们家二郎辛辛苦苦的干了件正事,您这当父亲的,总不能没个表示吧”

不愧是俺英明神武的娘亲,一听了我这话,就知道我想干啥,娘亲跟我之间的默契配合绝对比巴西国足还牛。

老爷子笑了起来:“罢罢罢,就看在你们娘俩的面上,老夫就出一回丑也无妨,不过二郎,你这话倒是提醒了老夫,到时候为父为帮你暗中出力,咱大唐朝中,确实有许多经学大儒呵呵呵。”

我欢喜得差点跳了起来,赶紧朝着老爷子长施了一礼:“多谢父亲大人对孩儿施以援手。”

“废话,你不是我的孩儿,老夫才不会拿这张老脸去给你求情呢

哼,以后给老夫注意一点,莫在若这样的事儿,知道吗“老爷子虽然板起了脸,我当然明白老爷子的苦心,诚心诚意地道:”孩儿铭记父亲教诲。“

第二天,不出意外,报纸杂志上把昨天我跟孔老头关于先贤典籍的争辩刊登了出来,而且某位知名的学术评论家还对此进行了更深层的剖析,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辩论,更涉及到一个学术的高度,那就是,如何才能让天下的读书人都能正确的去理解先贤的思想和伟大情操。

留下了这么一个迷题,没有答案,留给天下读书人的只有一个深深的思索,当然,这是民间。在朝庭方面,由于已经开始了秋试,而且孔老爷子余恨未消,尚需要他来静心地主持秋试的情况下,关于这一方面的讨论并没有在朝堂之上正式提出来,但是讨论之声,已然形成了一种惯性。

至于李叔叔那里,这位大唐皇帝陛下却出奇地没有发出声音,而只是直接让人把本公子拽进了皇宫,此刻,我正毕恭毕敬地坐在他的跟前,低眉顺眼的。

“贤婿啊,这几日的报刊杂志怎么尽是问问题,却没有留下一个答案,这是为什么啊”李叔叔笑眯眯地把每天早上都会准时递送到他手中的报刊丢到了我的跟前,不温不火地问道。

第811章 开始动工

挠挠头,很是认真地翻看了一下报纸,方自有些尴尬个,小婿也不太清楚,这些家伙怕也是吃饱了没事干,老拿我那天跟孔老大人争论的话题来说事。若是惹恼了岳父大人,这小婿回去以后,一定会狠狠收拾他们一顿。”

李叔叔想笑,旋及又板起了脸:“是吗不过贤婿,老夫倒底问一问你,对于报刊之上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你可有何想法”

“想法,小婿倒是有那么一点,可就是担心到时候引起更大的争论就不好了。”我干笑两声,李叔叔精明得很,既然叫了我来,肯定是知道这背后是我搞的鬼,只不过老家伙没追问,咱也就装死。

“是吗无妨,你且跟老夫说说,就当是随意聊聊便是。”李叔叔从矮榻上站了起来,坐到了一旁的软藤摇椅之上,翘起了二郎腿,很是悠哉地瞅着我。

“既如此,小婿也就献丑了,小婿也觉得自古先贤之典籍自诞生之日,为何会形成那么多的流派,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每一个人对于先贤之典籍的解读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说文断句的方式亦不一样。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

我侃侃而谈,倒是让李叔叔听得摇头晃脑,连声称赞,废话,早知道您老人家肯定要找我的碴。不先准备一番,哪里有那本事去说服您老人家

“嗯嗯,贤婿之所言,看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想必这问题之关键,就是每一位读书之人,皆有对先贤典籍的不同之看法,所以方才会有这么多的学派。”李叔叔从摇椅上站了起来,缓缓地踱步道。

“解读不一,就容易引起歧议。就像前日,呵呵呵,孔老大人可是给你这混小子气的够呛。”李叔叔扫了我一眼,不以为意地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