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4(1 / 2)
今加大发展辽东的力度,今年辽东的粮食就已经能自给自足了,再过上几年,辽东又成了我大唐一个大粮仓,到了那时候,谁也别想从我大唐手里边把辽东给拿走。”李叔叔得意拍了拍案几上我递上去的单子。
“对了,现下可是入了冬了,咋样,贤婿你那狗车可曾作出来”李叔叔说完正事。开始跟我瞎扯了起来。“已经做出了三架样车了,不过眼下没下雪。小拿出来也没用,所以还在等着。”我笑着答道。“嗯。到时候,老夫也得去见识一二。”李叔叔抚起了长须意淫起来。
正跟李叔叔蹲栖凤阁里吹牛,可没多大功夫,奏报孔颖达孔老夫子来找李叔叔有事,我就先辞了出去,就在栖凤阁门外撞见了这位老当益壮的老头,赶紧朝他施礼:“下官房俊见过老大人。”
不过老家伙不知道在跟谁置气。只是拿鼻子朝我哼了一声。拱了拱手,一副寻人晦气的架势。匆匆往里走去,不知道这老家伙是不是也被李叔叔这个爱开大臣玩笑的不良皇帝给恶搞了我瞅着老家伙的背影咧咧嘴,背起了手晃晃悠悠朝着另一边的太子宫走去。继续给那帮王爷学生上课去了。
吃罢了饭,坐到了铁炉子跟前,老爷子正在看报纸,绿蝶正逗弄着二妹,边上一帮傻小子蹦来跳去的,闹得不亦乐呼,老爷子眯起眼瞅了几眼,笑笑又继续去看他的报纸,另位三位漂亮妞正跟我娘亲蹲在麻将桌前,混五清十的打得不亦乐呼。
而我,透过窗户上的双层玻璃,望着屋外那遮天蔽日浓云,正思量着,啥时候才能下雪,咱的狗拉雪撬可早就万事俱务,只欠东风了。“喂,二郎,老夫问你话呢,傻愣愣瞅着外边干啥”老爷子把报纸卷成了筒状伸过来捅我。
“孩儿就是想瞅瞅这天色啥时候能下雪。父亲唤我何事”我刚说完这话,就听得那边娘亲惊喜喊了一声:“胡了,清一色自摸,呵呵呵,快快,一家可是二十个钱,谁也不许赖”
老爷子朝那边看了一眼,无奈摇了摇头,回过了脸来瞪了我下:“一家子人都给你小子带坏了,你娘眼下跟你那几个媳妇整日里把那脸涂得污七八糟,哼糟蹋”老爷子对家中鸡蛋、蜂蜜等物的快速消耗很不乐意。
“父亲,这是孩儿错,不过您也瞅见了,咱娘亲的气色还有皮肤是不是比以往要好了许多”我认罪,但是有成绩咱也不能抹煞。老爷子下意识点了点头,突然发觉不对头,赶紧板起了脸:“为父跟你说个正事,孔颖达孔老大人要致休了。”
“您说的是国子监祭酒孔老头呃,孔老大人前些日子孩儿还见着他上朝呢,不是刚主持完秋试吗他怎么想着致休了”我疑惑问道。
老爷子苦笑道:“陛下前日下旨,从明年,也就是贞观二十年起,凡科举,不论州、县的方考试,还是尚书省的考试,一律必须采取糊名、誊录等办法,另外,明年参与省试的每位考生,都必须把当的民风、官评录于卷上,任何州县有违此举者,就算是考上了,也会被夺去功名。还有一点,就是吏部释褐试取消了,改为殿试,由陛下亲自出题,当场答卷,陛下汇同三省六部一同阅卷”
听了老爷子这话,我一脸喜色,好事啊,这可是好事,
“这不是好事吗孔大人怎么就想着致休了”我好奇问道。老爷子白了我一眼:“糊涂这得罪人的事,谁愿意干”老爷子一句话就点中了其中关窍,是啊,李叔叔的科举改革虽然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过,这一举动,确实得罪了大批文人士子,特别是那些那些满朝勋贵子弟,还有世家高门巨阀,不能不说这是对这些人的沉重打击,可以想见,这绝对会引起一系列的朝野动荡,甚至很有可能形成政治格局的改变。
“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其半啊陛下眼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然,再这么下去,通过科举,只会让世家门阀的势力越加的大涨,而我大唐怕是再难得贤了,而且,世家门阀勋贵子弟到时候连成了一气,大唐,怕是忧矣”老爷子抚着花白的长须作出了总结。
“是啊,长此以往,那大唐,怕就会跟汉末之时一般。”我点了点头,赞同了老爷子的意见,汉朝末年,农民起义不过是一个引子,最主要的还是门阀与军阀之间的斗争。而袁氏兄弟就是门阀的代表人物。
况且这些门阀真有救国济民之心放屁为何这些门阀能从汉起,历三国纷乱,又经南北朝,直至隋唐,靠的是什么靠的玩弄权术,靠的是抱粗大腿,甭管你是华夏正统的统治者还是外来入侵者,他们眼里和心中,有的只是家族利益,在他们的眼中,朝代的更迭与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谁来统治这片土,他们照样不疼不痒,他们只会效忠于家族,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家族能从国家的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来壮大自己,扩张自己的影响力,实际也就是缺乏国家意识的一个利益集团。
这样的势力集团,极度缺乏克已奉献,牺牲小我成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豪迈气魄。这样的势力,就应该打压,所以,另一个时空的宫女姐姐的诸多行径虽然也为世人所垢病,但是,她用铁腕来压制世家门阀,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
怪不得那天孔颖达那老家伙那副难看的表情,可怜的,谁让他是目前大唐的教育部长,谁让他掌管天下学府,不拿他出头,还能让谁来出面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想见,李叔叔还真会压榨这个干瘪瘦老头的剩余劳力。
老爷子眯着眼儿:“不过,陛下不许孔老大人致休,另夺孔颖达曲阜县子之爵位,又加其曲阜县伯之爵位,另赠钱帛若干,宽言勉之。陛下也不得不这么做,干这事,还非孔子的后人不可,别人来干这事,别说性命堪忧,怕是满门都有危险。”老爷子见我表情有些迷惑,向我耐心解释道:“孔子立为圣人,乃天下读书人之师也,孔颖达如今年已七十有余,再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边也干不了几年了,天下的勋贵子弟,世家门阀,就算是再多怨对,能把孔家给打趴下吗”老爷子笑得很是奸诈。
也对,孔夫子现在都成了圣人了,天下文人士子心目中最高的存在,李叔叔让孔夫子的子孙孔颖达来干这事,大家有再多的怨言,能干吗况且,这一政策的施行,天下寒门士子绝对是踊跃支持,就算是世家和勋贵就算是气得要发疯也没用。孔老头的大后台,大唐皇帝陛下李叔叔正蹲在边上拿着刀子正磨着呢,谁想去试试
第704章 老爷子的要求
“陛下果然神机妙算得紧啊,借夫子之手,治门阀勋贵,而朝廷却能从中渔利,这招实在是”我摆了摆脑袋,厉害,只能说李叔叔的手段果然不是盖的。既阴险,又毒辣,这下子,不论是因为支持大唐而新崛起的新兴贵族势力,还是数百年来屹立不倒的世家门阀可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
孔颖达这倔老头成了李叔叔手中一柄机关炮,一下子就把门阀勋贵的后续势力发展的宽阔柏油马路打得千疮百孔,坑坑洼洼的。而孔老头的下场最多也就是顶着一头世家门阀和勋贵子弟的唾沫星子回山东曲阜养老,谁敢去圣人的盘闹去那可真就激了天下之众怒,那时候,李叔叔怕是更有借口收拾这些个势力。
“是啊,陛下可算是下了一着妙棋,只要我大唐一直照此法而施为,百十年后,世家门阀,不过是过眼去烟尔”老爷子摆出了一副指点江山的气概朗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