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调教初唐 > 分节阅读 272

分节阅读 2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眼眸轻轻地眨了一眨,一张一合间。似乎要把所有的事物剪成两截一般。

“您真漂亮。”我吞了半天口水,站在台阶角上,老半天才在碧娘的注视下憋出了这么一句话。碧娘微微一愣。旋及脸上燃起了魅人的红晕,双眸合嗔似怯地横了我一眼。似乎在怪我说话不正经。

我恨不得抽自个一巴掌。干嘛呢这是,吃饱了撑地挑逗起自个的大姨子来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句话放到平时,拿来夸人正常得很。可眼下时间地点都不对,大半夜地。跟个这么水灵灵的姐站在这儿,刚才的暧昧都还没消去,这会子我这么一说,岂不是火上浇油吗

“那个,我这是夸你呢。”额头的汗都淌了,吭哧了老半天才又憋出这么一句话,倒把大姐碧娘逗地笑了起来。旋及又轻叹了声:“今日听了妹夫所言的故事,碧娘倒是觉得心里寡寡地,想起了我那已经亡故的夫君,不知道为甚子。”

“大姐还是节哀的好。古语有云:人死不能复生,且还有两个姐夫的骨肉,需要大姐您地精心哺育和教导呢。”我温言劝慰道。

“呵呵,是啊,若当初不是为了他们二人,怕是当时奴家就拼却了性命,随着夫君去了。可就是放不下他们,其实今日。碧娘就是有一事相托,还望妹夫能应允。”

我带着疑惑道:“大姐有何事,只管说来便是,俊力所能及之处,定当效全力。”

“奴家是希望妹婿待这两个孩儿长大一些后,收其为徒,教授他们一些学识,以后也好谋个出身,将养自身,不知妹夫”大姐碧娘有些扭捏地说了半天,我才明白过来。

收徒,嗯,这倒也没啥子,反正我的学生多了去了,再多两个小的也没啥子,不过嘛,至少得等到他们俩上幼儿园以上的年纪,我可不想把自己降格成幼儿园的阿姨。

见我应允了,大姐碧娘喜的都不知道如何似好了似地,好不容易劝说她进了府,“对了,你可当心着点,我那妹子似乎喜欢上你这个二姐夫了。”就在我要转身离开的时候,武碧娘突然回过了头来,这么一句话,可把我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问清,武碧娘娇然一笑,已然掩上了门扉,轻捷的脚步声渐渐地远去了。

我总算是大出了一口气,还好,武碧娘没有追究我失礼地事,不过武碧娘那话实在让我觉得好笑,武润娘才多大也就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家,哪里懂什么子情情爱爱的,怕是崇拜我这个姐夫还差不多,再说了,像我这么风趣的人,又不爱发脾气,嗯,对上漂亮妞,咱可一向是彬彬君子,这是我做人地原则。所以,武润娘喜欢粘着我倒也正常,注意,是喜欢,可不是爱。

这么一想下来,心里头又释然了,至于武家大姐那些话儿,算了,女人的心思,特别是像武碧娘这样妇人的心思,我根本就没办法猜得透,何必费心费力去猜呢咱还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要做呢。

贞观十六年十月初,房府之二男的两本小说封神演义,仙履奇缘同步发行,一时之间,大唐又掀起了一股子评书热,很是大卖,至于三国演义已经再版多次了,发行量己径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料,竟然高达近二十万本之数,莫说是我,就连跟我合股的股东们哪个不被吓了一跳,光是这近二十万本地三国演义,带来的收益就不下十万贯之巨,再加上精装版、典藏版、袖珍版地印刷和出货量,同样也挣了近十万贯,而且眼下还有远来的书商还等着订货呢。

至于新出的这两本书册,同样,光是初始的订货量就高达了五万册之多。印书馆眼下就像是印钞机一般,钱如流水一般地唰唰流淌进了咱们的口袋,李叔叔也盯着自己的分红连连砸舌,没想到当初就那么一句话,每个月都能有那么多的收益,这可是收归李叔叔自个的府库的私房钱呢,哪能不高兴。

至于造纸坊,这个原本最不起眼的小东西,赚的钱更是印书馆的数倍之多,为啥人人都要用纸呗,自从纸张改良之后,分成了几种类型的纸张适合各种使用场合,古人代的智慧果然不是盖的,就连手纸,这种软质的纸制品,同样也已经在达官勋贵和富豪人家已经流行了开来,废话,用手纸,总比丝绸布匹便宜吧再说了,也比使用厕筹那恶心的玩意让人感觉舒心得多,毕竟这东西是一次性消耗用品,而且价格低廉,几乎人人都能买得起。

而且在各位股东的努力下,还有在李叔叔的暗示下,造纸坊已经有了散布的趋势,不过嘛,专利权还是被咱们紧紧地抱在手中,当然,也正是由于造纸坊的出现和工气的改良,眼下,寒门庶族亦不用在沙盘上练字了。

-------------

这一切莫不让我在读书人的眼中获得了极大的好感,而且,也已经有些有志于此的士子拿着自己闲暇作所的小说登门拜访,那意思明显得很,定也是想出出名,很好,既来之,则用之,当然每一位士子我都给出了相应的稿费,可是有些士子根本就不屑得很,觉得我是拿钱来庸俗他们。

比如眼前的这位,王义方,得授晋王府参军一职,李治亲自介绍来的一位很有名望的士子,他自个撰编了一些关于儒学方面的独特见解,想要拿给我品评一二,然后发布,可我要拿钱给他的时候,王义方却觉得我是在污辱他的人格,眼下正朝我吹胡子瞪眼的,靠,这老小子啥子意思我可是在帮你。

李治也抱着自个的脑袋蹲在一边,很是头疼自个请来的这尊瘟神在我家中发彪,若说是李治的话,怕是这小屁孩还有可能会跟我多争取一些稿费,可眼并这位倒好,竟然觉得我污辱了他。

还拿什么君子不受嗟来之食的话来顶我。可把我给气的脸都绿了,可又不好当面骂人,加上这王义方我也知道,这家伙是个直人,别说是我,就连李治这位晋王殿下也经常给他顶得无言以对,可问题他也说的在理,所以李治既生气,又觉得无奈。据说他当年考明经科,便前来长安,中途遇到一个徒步赶路的人,对方自称父亲是颍上县令,听说父亲病重,要日夜兼程前往,目前只能徒步,赶路十分困难,但又毫无办法。王义方听罢,二话不说就解下自己骑的马让给他,没有告诉对方姓名就离开了。

这事儿不之后,就因为那位借了他马儿回家的人来长安找他,一时之间,王义方的事迹风传了开来,许多人都对他的品格赞誉有加,不久之后,他就被授以了“晋王府参军”之职,魏征魏叔父很是喜爱和器重他,曾径提议把自己夫人的侄女嫁给他,可却被他婉言拒绝了,不禁让李治和诸位同僚奇怪起来,这么好的一门亲事,他又没有成亲,也没有定亲,可为啥子放着这么段好的姻缘不要呢

第434章 稿费:一种新的收入来源下

后来李治再三追问于他,他才说道,我拒婚,那是因为魏大人身处高位,我不想趋附权贵。

李治听了这话之后,还拿当笑谈朝我言过,不过这倒是让我对这个人物留上了心,而且他对于儒学上的见解,确实有着他独特的一面。

他认为大圣先师,也就是孔子并未主张歧视工商业过,并且主张博采百家之长,而且孟子也主张尊重民意,以为民意才是大唐立国的根本,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的话正应合了李叔叔百姓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概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