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 >超级连接体 > 第三十六章 宦娘的知遇

第三十六章 宦娘的知遇(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

你在县城购买了大片地土,

又大兴土木,

建厂房高楼,

成了当地第一豪绅人物。

那买卖可大了去。

而连城与宦娘两丫头,

作为你的媳妇,

自然是忙得嘀哩咕噜。

至于你这位地府府主,

却是告别连城与宦娘两丫头,

继续踏上征途。

你一路玩水游山,

这一日经过一处道观建筑,

便不由自主,

进去拜了拜三清,

顺便进去歇休。

进了庙门,

看见一个须发皆白的道士,

穿着布袍衣服,

盘腿坐在走廊里头。

道士的竹杖倚在墙上,

一个花布袋子,

正是这架古琴的装呈物。

你一看到琴,

就触动了自己的爱好兴趣,

于是就问道士:

“这位师傅,

您也会弹琴不?”

道士答语:

“只是弹不好,

愿意与行家学习交流。”

说着,

就把琴从布袋子里取出,

递到你的手里头。

你接过来观瞅,

见琴纹理精妙,

试着勾拨了一下,

声音非常清脆扬悠。

你很高兴,

为道士弹了一支曲,

道士微微一笑,

似乎感到还不够。

你就把自己拿手的本领,

都弹了一出。

道士笑语:

“还好,

还好!

可要做贫道的师傅,

还不够资谱!”

你听他的口气很大,

就请他弹几曲。

道士把琴接过来,

放在膝头,

才拨动了几下,

就觉得和风徐徐;

又过一会儿,

百鸟群聚,

落满了庭院里的树木。

树上的鸟儿,

全都听的痴迷住,

一只只歪着头,

静静聆听琴曲。

花丛中的蝴蝶,

也停在花间,

微微扇动着翅膀,

无比享受。

你非常惊奇,

就拜道士为师父,

向道士求教学技术。

道士把刚才的琴曲,

又重新弹了几出。

你细细地听,

用心地记,

才稍微领会了曲子的节奏。

道士试着让你弹,

又加以指点引导,

然后语:

“学会了这些,

你在人间就没有对手!”

从此以后,

你精心钻研,

成了身怀绝技的琴艺高手。

一天,

你边弹曲,

边吟诵李商隐《锦瑟》这首诗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题为《锦瑟》,

其实就是取用了第一句,

开头两个字,

所以这实际上,

也可以说是一首“无题诗句”。

典故之一处:

素女鼓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瑟是一种乐器,

锦瑟就是装饰华丽的乐器之物。

无端,

无缘无故。

这句诗是语,

锦瑟啊,

你怎么无缘无故,

就有了五十根弦的器物?

这个是个上古神话的典故,

讲的是泰帝和素女弹琴的故曲,

泰帝就是太昊伏羲氏,

华夏民族人文始祖,

“三皇”人物。

据《史记·孝武本纪》记录:

“泰帝使素女,

鼓五十弦瑟,

悲,

帝禁不休,

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物。”

意思是说,

少昊让素女,

弹奏有五十根弦的瑟,

听完后,

少昊哭泣不休,

于是就让把瑟改为了二十五根弦的器物。

只有知道了这个典故,

我们才能明白,

这首诗起句,

就奠定了一个悲伤的调度。

分别化用了庄周梦蝶,

杜鹃啼血,

沧海珠泪,

良田生烟四个典故。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

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物,

醒来后,

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周。

那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

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周?

实在难以分辨出。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有一个青年男子,

叫杜宇,

从天上降了下来,

成了蜀国的国主,

号望帝之誉。

望帝当国王的时候,

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是否幸福,

教导老百姓怎样种植庄稼,

叮嘱人民要遵循农时,

搞好生产运输。

他热爱百姓,

因此百姓对他十分拥护。

他生前爱护人民,

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

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时候,

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不休。

人们听见这种声音,

都语:

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

于是相互提醒:

是时候,

快播种下去。

或者语:

是时候,

快插秧下去。

人们因此又把杜鹃,

叫做子规、催归、杜宇。

“沧海月明珠有泪”——

据《博物志》记录:

“南海外有鲛人,

水居如鱼,

不废绩织,

其眼泣则能出珠。”

珠生于蚌,

蚌在于海,

每当月明宵静,

蚌则向月张开,

以养其珠,

珠得月华,

始极光莹剔透。

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语。

月本天上明珠,

珠似水中明月;

泪以珠喻,

自古为然,

鲛人泣泪,

颗颗成珠,

亦是海中的奇景异物。

“蓝田日暖玉生烟”——

传说春秋时候,

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

爱慕韩重,

并想嫁给他做媳妇,

但没有成功,

因此郁闷而死去。

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

前往她的墓上哀悼。

忽然紫玉现出原形,

赠送明珠给韩重,

并对他唱歌曲。

韩重想抱住她,

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踪处。

唐戴叔伦,

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词句,

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物。

(二)

你刚弹完不久,

观中来了个书生人物。

此人名叫许树,

汉中人物,

喜欢游山玩水,

且酷爱弹琴,

随身都背着古琴一具。

他来时候,

正好遇上老道,

在后院弹琴奏曲,

一时间听的痴迷住。

他比较自负,

以前总以为自己的琴艺之术,

已经出神入化,

罕有人相提并举。

现在一听老道的琴声,

方知晓自己不过就是井底之蛙,

小溪之鱼。

等到老道弹完一曲后,

他走上前去,

见了一礼:

“多谢道长奏曲!”

老道语:

“谢贫道,

是何缘故?”

“小生,

也酷爱弹琴奏曲……”

“看得出,

要不然,

你也不会随身,

将古琴背着身上头。”

“小生以前本以为琴艺无双,

今日听了道长的琴曲,

方知天外有天楼外有楼,

强中更有强中手。

小生斗胆,

愿拜道长为师父,

学习琴曲。”

“你先弹一曲,

听听何如。”

“是!师傅!”

他取下自己的琴,

当场弹奏了一曲。

弹完之后,

你点评了一句:

“不错,

这琴艺放在外头,

的确是一流,

只是,

终究还是缺少韵律。”

“呜?”

他不由瞟向你,

一脸疑惑语:

“莫非这位兄台,

也精通音律?”

这语气,

显然是有些不太服。

“略懂一处。”

“那不知兄台,

能赐教否?”

“赐教谈不上,

就当彼此交流,

还请借琴一奏。”

于是乎,

他将自己的古琴,

递给你这位地府府主。

不久后,

院中又一次回荡起,

悠扬的琴曲。

你所弹的曲,

正是他刚才所弹奏。

弹同一首曲,

更容易区分高下劣优。

刚起手,

开始弹奏,

他的脸色就大变样模……

正所谓,

没有对比,

就没有伤害之处。

同样一具琴,

同样一首曲,

他自然能听出其中不同之处。

突然间,

他隐有所悟,

悟到了你所说的韵律是何如。

能够让人回味之处,

才叫韵律。

正如一杯酒,

喝起来清香可口,

算是一杯好酒。

但是,

能够唇齿留香,

让人回味许久的酒,

那才是真正的极品好酒。

一曲结束,

他似乎还沉浸于琴声里头。

老道不由瞟向你,

赞许地点了点头。

倒不是夸你的琴术,

而是觉得你孺子可教,

是个高徒。

过了一会儿,

他终于回过神来,

一脸愧疚,

同时又有些激动,

冲着你与老道,

分别磕首,

揖了一礼序。

“没想到,

小生有幸在此见到二位高人物,

小生受教了,

还请二位原谅小生之前的冒犯之处。”

老道笑语:

“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便是好事务。”

“愧疚!

小生还请二位多多指教传授。”

“行吧,

你暂且留驻。”

他不胜欣喜鼓舞,

再次揖礼语:

“多谢道长,

多谢兄台。”

接下来,

他虚心向老道与你讨教琴术。

他也算颇有天赋,

在寺里待了半个来月后,

琴艺终于有了突破之处,

进入了另外一层境遇。

(三)

这一日,

你前来辞行,

动身离去。

在你离去后不久,

老道的身边又出现了几位人物,

原来是张道陵、刘向、孙登、陆修静和素女,

不断赞誉:

“我等受西王母的嘱咐,

前来为小主,

教授琴术。

不亏是地府府主,

连琴技都如此玄乎,

要不是合我们几人之琴术,

还真不一定能将小主比下去。”

“再过几年度,

恐怕小主的琴术,

会远超我们几人物。”

说话的老道则是俞伯牙,

善弹七弦琴,

既是弹琴高手,

又是作曲家,

有“琴仙”之称誉。

这里讲讲这几人物。

张道陵是道教创始人物,

在《琴书大全》中有记录:

“性沉默,

好古博经史,

兼明星气图纬之学,

尤妙抚琴,

别得真趣。”

“尤妙抚琴”,

这说明他擅长古琴,

是在古琴历史上有记录。

他以符水咒法替人治病,

并开创道教的养生之路。

朝廷数次征召做官,

皆不从命,

只喜好“弹琴咏经,

独乐天真”,

道教尊其为“天师”之誉。

刘向,

是西汉的经学家、文学家,

是一位崇道的人物。

他还善弹琴,

并着有《琴说》一书,

从理论上全面肯定,

琴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并且有写文着。

还有魏晋的道士孙登,

他在郡北山上掘了一个山洞,

独自隐居修炼,

“好读《易》,

抚一弦琴,

见者皆亲奏曲。”

这个琴只有一根弦,

弹的自乐自娱。

《琴史》记录,

他不仅在一根弦上,

能得心应手地弹曲,

并且令嵇康叹服。

嵇康弹《广陵散》这首曲,

弹的非常妙处。

孙登还善长啸,

啸是魏晋时期文人的一种修身养性的径途,

世人称孙登为仙风道骨,

也有“孙仙”之誉。

阮籍嵇康跟他是很好的朋友,

阮籍、嵇康都曾经拜访过他,

但是孙登认为二人物,

都没有完全免俗,

理睬不予。

后来稽康与他同游三年度,

他给其避世保身的忠谕,

但是后来嵇康,

还是被司马家族,

杀害死去。

南北朝着名道士陆修静,

不仅是一位道教理论家,

而且还是一位道教科仪音乐家,

他强调音乐在斋醮仪式中的用处,

认为音乐有制心遣欲的功途,

是集道教科仪音乐之大成的人物。

除精通斋醮科仪音乐而外,

他是非常擅长于古琴弹奏。

据《琴史补》记录,

他善鼓琴,

并与陶渊明等隐士是非常好的朋友。

素女,

前面已有叙述,

这里不再重复。

(四)

离家还有几十里时候,

突然下起了大雨。

你看到附近有民居,

便急急忙忙冲了过去。

门关着,

你伸手敲了敲门户:

“有人不?

麻烦开下门,

小生借地避避雨。”

过了一会,

一个老妇,

打开了门户,

上上下下打量了你几眼,

似乎觉得你不像坏人物,

这才语:

“请进屋。”

“多谢伯母,

多谢伯母。”

你连声谢语。

灶台边处,

还有一些余火,

老妇眼见你浑身湿漉漉,

又语:

“你坐灶边烤烤衣服,

当心着凉。”

“好的,谢谢伯母。”

你小心翼翼将古琴取下,

放到桌上头,

这才坐到灶边处。

“你吃饭了不?”

“没事,

我有干粮食物……”

“恐怕你的干粮食物,

早就湿透,

要不,

吃碗面驱驱寒流。

宦娘,

出来一下,

有客人来此处。”

“来喽。”

随着应语,

一个年约十七余岁的娘姑,

从里屋走出。

你抬眼一瞅,

顿时痴迷住。

你从未见过如此纯朴,

而漂亮的娘姑,

一时间竟然心动不休。

于是当即起身揖了一礼序:

“小生马骥,

唐突娘姑。”

宦娘一脸娇羞,

勾下头语:

“公子稍坐一会,

我先揉些面去。”

“有劳娘姑。”

宦娘舀了一些面粉,

开始和面劳务。

你偷眼观瞅,

越发觉得宦娘美貌丽秀,

又如此的贤慧贤淑,

如能娶她为媳妇,

何尝不是自己的幸福?

“公子,

往灶里添些柴禾,

把水烧开去。”

“好的,

伯母。”

你不知是激动些许,

还是在家里头,

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粗活,

显得笨脚笨手。

“噗!”

宦娘不由惹笑出语。

随之又赶紧偏开头,

越发的可爱样模。

不久后,

你吃上了一碗,

聊斋域,

最美味的面条佳肴食物。

虽然这碗面条的调料并不多,

但这是宦娘亲手揉的面,

做的面,

所以你觉得这是聊斋域,

最好吃的食物。

下好面之后,

宦娘便回自己的房间去。

你吃完面条之后,

厚着脸皮语:

“伯母,

你看这天色也晚了,

又下着雨,

小生想在此借宿一宿,

不知方便与否?”

老妇犹豫了一会语:

“借宿倒也可以,

只是没有床铺,

你要不嫌弃的话,

就在地上凑合一宿,

我去找些干草来铺。”

“太好喽,

多谢伯母。”

待铺好干草之后,

眼见老妇要离开,

你终于壮着胆子语:

“伯母,

小生想求你一件事务。”

“呜?

什么事务?”

“不知……

不知宦娘,

是不是你的闺女?”

老妇摇了摇头:

“宦娘是我的侄女。”

“原来是这样,

伯母,

小生是附近地区,

一介秀才人物。

小生不自量,

想礼聘宦娘为媳妇,

定不会让她受委屈,

还请伯母成全此举。”

老妇皱了皱眉头:

“你这人,

怎么就见了一次,

就敢提亲嫁娶?”

“实在是愧疚,

但是小生对宦娘一见倾心如故,

如伯母应允,

小生过两日一定准备聘礼,

登门正式求娶。”

老妇叹了一句:

“不是我不成全你的意图,

而是不方便应许。”

“不方便?

难不成宦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